第八章 黑眚槍(四)(1 / 2)

胡繼棠長相文弱,原本並不是將領,斷了一手後才開始領兵。隻是這個長相文弱的人,用起兵來卻如疾風烈火,而且極為凶悍,共和國裏還在傳說著他在遠征倭島時下過的一條命令:圍而後降者殺。被包圍後投降的俘虜,一律不留活口。殺降本是兵家大忌,但這條命令卻震撼了凶悍的倭人,以殺人不眨眼著稱的源太吉後來跪在胡繼棠麵前進行投降儀式時,竟然在胡繼棠走後好久還站不起來,由小姓攙扶著才能回去。

“吾輩為惡鬼,胡公為修羅天。”

修羅天是倭島信奉的鬼神,以凶惡著稱,源太吉最信奉修羅天,他的戰旗上便畫著修羅天的神像。軍中私下傳說,胡繼棠本來準備在受降儀上將倭國國主,以及源太吉以下數百顯官大將盡數烹殺,因軍中參謀力諫而罷,所以源太吉會這麼說。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倭人尚有百萬之眾,胡繼棠的兵力並不足以讓倭人滅國,一旦定下這種絕戶之計,倭人絕望之下,誓死而戰,遠征軍並不能在倭國立足,胡繼棠當然不會幹出這種蠢事,這種謠言甚至可能是源太吉想要激起倭人的戰心而造出來的。不過結果卻未能如源太吉之願,遠征軍對軍人毫不留情,對倭人平民卻不加害,倭人投降後,這十幾年來安安靜靜,再也沒什麼不遜之舉了,讓句羅王都鬆了口氣。而胡繼棠征倭成功後,基本上也就在家閑居,不再實際領兵了。這一次大統製再次起用胡繼棠,並且讓畢煒擔任副手,看來是勢在必得。

他正想著,有個人道:“韓將軍,不是有三路麼?第三路是誰啊?”

第三路軍,基本上擔任著打掃戰場,保障後勤一類的職務。隻是首路和次路是兩個上將軍,第三路主將想來也不會太差。上將軍以下,還有八個副將軍,十幾個偏將軍,不知道會是哪一個。韓宣卻咽了口唾沫,道:“你們大概誰也想不到……”

他話未說完,王離忽然道:“是方將軍?”

韓宣點了點頭道:“正是。”

這句話幾乎讓所有人都震驚了。那個方將軍,正是第三上將軍方若水。也不是方若水的威望最高,而是這一戰竟然需要共和國的三位上將軍出征,當真誰都想不到。

這種反應韓宣大概也已料到了,他大聲道:“大家想必也知道此次出征的份量了吧。這次出動的兵力,大概會有三萬人。從現在起,每個人都要加緊操練,以備隨時出發。”

陸明夷聽著韓宣的話,心裏也不知是什麼滋味。這個看似意外的消息,其實他也猜得到。上一次朗月省之戰他還沒有參加,但上一次就已經出動了畢煒和方若水兩個上將軍,這一次新敗之下,出動三個上將軍並不奇怪。讓他奇怪的隻是大統製對那支已經遠走西原的殘軍的執念。那支殘軍的戰鬥力的確可圈可點,但他們的勢力卻也並不值得一提,不可能對共和國造成威脅,大統製到底為什麼如此看重那股小小的勢力,定要將他們斬盡殺絕?遠征西原,單單保障後勤補給,就需要大量財物。對於建國二十年,統一才十幾年的共和國來說,這筆開支無異於雪上加霜。共和國把“以人為尚,以民為本”作為國策,號稱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有什麼重大國策也需要議府表決,可是這場明顯沒有意義,也沒有好處的戰爭,大統製僅僅一個念頭就付諸實施了,這難道也叫“以人為尚,以民為本”?

……

“什麼?”

當聽到文書送上來的這封決議時,鄭昭不由得大吃一驚。上一次借追擊丁亨利之名,遠征楚國,還是議府諸人商討後同意的,他也承擔了遠征失敗後自己的相應責任,可是僅僅過了這麼短一點時間,居然又要派出一支更為龐大的遠征軍去遠征楚國,而且這一次竟然繞過了自己。他把那封決議往桌上一扔,喝道:“你為什麼不先給我過目就給議府了?”

鄭昭的文書名叫魯立遠,三十多歲,是個十分盡職的人。他雖然心裏感到委屈,但還是平靜地說道:“這次是大統製親自頒發的,發到議府時上麵已經有了大統製批文。”

動議在成為決議以前,由議府討論,最後由大統製簽發,這是共和國一向的做法。換句話說,當大統製簽批後,就已經成為決議了,那麼這一次大統製其實連議府都繞過了。鄭昭的臉有些紅,喝道:“就算大統製先下了批文,也應該給我過目,再交給議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