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北決裂(一)(1 / 2)

“大統製。”

伍繼周的聲音在荷香閣外響了起來。大統製抬起頭,沉聲道:“進來。”

門“呀”地一聲開了,伍繼周走了進來。隔著簾子,大統製看了一眼自己這個文書的身影,喝了口茶,才道:“有什麼要事麼?”

“狄複組又有活動。”

狄複組是狄人複國組的簡稱。這是一個地下組織,據說是昔年五狄王的後裔建立的。狄人曾經是中原最大的邊患,但後來被一舉平定後,狄人內遷,已與中原融為一體。隻是雖然大多數狄人都不再將自己看作異族了,可畢竟還有一些堅持要複國的狄人存在。這些人暗中張貼一些傳單之類,宣稱狄國是千年古國,向來不屬中原,是中原吞並了他們。其實狄人本是遊牧部落,根本算不得立國,而且同是狄人,曾分為五部,各部間亦相互仇殺,一旦聯合,便共同南下搶掠。現在狄人內遷,大多轉為農耕,要他們回大漠逐水草而居,隻怕大多數狄人率先站出來反對,所以這個狄人複國組的能量向來不大。雖說不大,終究也算個公然反叛的組織,所以一直隻在地下活動。過去,大統製手下的南北兩部天官一直在追查他們的行蹤,隻是出了鄭昭之事,南北兩部天官損失慘重,已無暇顧及這狄人複國組了,他們活動得便又多了些。大統製哼了一聲,道:“下令衛戍加強檢查,對狄複組一旦查明,嚴懲不殆。另外還有什麼事?”

伍繼周頓了頓,才道:“魯立遠文書於昨日夜間自殺身亡。”

魯立遠,本是國務卿鄭昭的文書。鄭昭昏迷後,他仍然留在國務卿府,作為代理國務卿顧清隨的臨時文書。但顧清隨因為在議府集合了一批議眾向大統製提出不信任案,大統製強行解散了議府,雖然顧清隨尚未下獄,其實已基本處於閑居狀態,魯立遠其實已在行使國務卿實權,他在這當口自殺,實在令人想不到。大統製顯然也有點吃驚,道:“是自殺麼?不是被害?”

“是自殺。魯文書還留下了一份寫名給大統製的遺書。”

“拿進來吧。”

伍繼周得到大統製的同意,這才撩開簾子走了進來。一見大統製,伍繼周亦不由一震。大統製向來精力過人,臉色一向很好,但現在的大統製麵色卻顯得有點蒼白。他從懷裏摸出一張折好的紙,道:“大統製,請過目。”

大統製打了開來。魯立遠的書法有口皆碑,但這份遺書卻寫得十分潦草,裏麵倒也沒什麼太特別的,無非是自責能力不足,有負大統製期望,除此以外沒有謝罪之法。大統製看完了,歎了口氣道:“繼周,記下來,給魯文書追發三等共和勳章,撫恤其家小。另外,”他頓了頓,又道:“提拔古月橋為新國務卿府文書。”

這古月橋曾在十多年前短暫做過大統製文書,當時大統製對他評價相當高,說此人是太守之才,當一個文書未免過於可惜。隻是古月橋能力雖強,卻很有點多嘴,當初曾經牽連上了一件泄密事件,結果被發配到禮部去做一個下級官員,十幾年來一直沉淪下僚,沒什麼起色。有一次大統製心情好,和伍繼周閑聊,說他前後有過五任文書,其中兩個已經去世,還在世的三個中,除伍繼周外,就數這古月橋最有能力。聽得大統製說要起用古月橋了,伍繼周臉上什麼表情也沒有,心裏卻是一沉。

大統製對人的要求極高,稍有犯錯,立刻開革,因此那回說起古月橋來,惋惜之情溢於言表。其實那回古月橋無非多了句嘴,把一個尚在討論中的動議捅了出去,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後果,但大統製仍然把他革斥了。在大統製心目中,這種嘴巴不緊的人,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做自己的文書。現在大統製重新起用古月橋,也許說明的,就是已沒有更多靠得住的人可用了?

伍繼周雖然臉上無喜無嗔,似乎事不關己,心裏卻實已起伏不定。現在共和國裏出的事太多了,兩次遠征失敗,上將軍畢煒陣亡,方若水和胡繼棠兩位上將軍被革職。廣陽省又公然反叛,結果連號稱水戰無敵的三帥鄧滄瀾,也在五羊城外海吃了個大虧,東平水軍損折了近一半。也許,現在的大統製手上當真已沒有太多的人好用了。大統製目前最苦惱的,也許正是這個問題。

人才,便如栽下的樹木。一代接著一代,總會有出類拔萃的出現,但那需要時間。變故來得太急時,老一代已不堪重用,新一代卻未及長成,若是承平時這問題尚不算大,可一旦有內憂外患,這就會變成一個致命弱點。伍繼周正想著,忽聽大統製道:“繼周,再發一份委任書給胡繼棠上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