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玄蓋門人(一)(1 / 2)

雖然過去的一年裏有這麼多不好的消息,原本一派升平景象的共和國又將陷入到血與火之中,但共和二十三年的新年到來的時候,霧雲城裏還是一片熱鬧。

正月十五,霧雲城依例大放花燈。直到三環以外,各處都張燈結彩,歌舞升平。這一天裏,霧雲城的數十萬居民幾乎全都聚集在街上,觀賞排滿大街的花燈,小孩子也拿到了壓歲錢,買些吃的玩的,到處亂走。在人群中,顧清隨卻完全沒有旁人的興致,心裏直如凝結了萬丈寒冰。

二月三日馬上就要迫近了。依例,這一天大統製將要召見各部官員,共赴迎春宴,表示新的一年又將正式開始。隻是共和二十三年的迎春宴,注定要發生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大統製到底有沒有發覺異樣?

一想到這點,顧清隨就有種難以擺脫的不安。大統製明察秋毫,什麼都瞞不過他。這幾乎已是整個共和國的共識了,以往的大統製的確如此。英明偉大,從不犯錯。當初顧清隨也是這麼想的,但現在大統製分明已是錯招連連,兩番遠征失利,鄭昭叛逃,東平軍區的水陸兩軍全都敗退。這些以往根本不可能有的壞消息,不約而同地集中出現。也許,大統製真的不是神,隻是一個人而已。

“這是百花燈。”

邊上,一個男人突然低低說了一句。顧清隨心頭一動,看向那人。那人穿戴整齊,手上還拿了根糖果子串,完全是個出來觀燈的普通百姓,隻是這男人正目光灼灼地看著顧清隨。

顧清隨看著的燈,分明是個人物燈,彩緞紮成的人物栩栩如生,除非是瞎子,誰也不會說那是百花燈。但那是事先說好的接頭暗語,顧清隨點了點頭道:“春來花似血。”

“春來花似雪。”本是昔年有名的大詩人閔維丘寫過的一句詩。這詩雖是閔維丘所作,卻不算上品,很少有人會去關注,更不會有人像顧清隨那樣念成白字。那男人卻隻是淡淡一笑,將糖果子串往嘴裏送了一顆,什麼也沒說,轉身便走。顧清隨看著他的背影,對身邊的親隨小聲道:“阿辛,走吧。”

在這種人叢中接頭,防的也是大統製的眼線。雖然顧清隨沒發覺有什麼人在跟著自己,但對大統製根深蒂固的懼意讓他不得不防。阿辛跟了他很多年,又是他侄子,完全可以相信,聞言便與他向一邊一家小酒館走去。這小酒館現在也是人滿為患,霧雲城市民觀燈累了,就來小酒館喝兩盅歇歇腳,再接著遊玩,所以大堂裏人多,雅座卻是冷冷清清。他們進了一間早已定下的雅座,兩人坐下,阿辛看了看四周,見沒有旁人,便將外麵的大衣脫了下來。

阿辛的大衣下,穿的衣服和顧清隨身上的一模一樣。兩人身材也相仿,顧清隨一穿上大衣,兩人便如霎時互換了個人。

這種提防其實有點多餘,但顧清隨還是覺得很必要,因為即使他孤處密室,也有種大統製就站在背後的錯覺。雖然換過了衣服,他還是感到一些不安。披著大衣,從人叢中馬上走了小酒館,他連看都不敢看周圍的人。到了外麵,又在人叢中擠了一段,走到另一盞很大的燈前,他停了下來。

這燈做得很是富麗,看的人也很多,全都在指指點點說個不停,耳畔盡是“做得好”、“很漂亮”之類。顧清隨根本無心觀燈,隻是默默地站在人群中。

“清公。”

那個男人的聲音又在身後響了起來。顧清隨沒有回頭,隻是低聲道:“如何?”

“榆樹胡同,第七號。”

榆樹胡同就在邊上,男人說這話的意思,便是告訴顧清隨並沒有人跟蹤。顧清隨沒再說什麼,又站了一會,才隨著人流向一邊走去。待走到榆樹胡同口,他蹩了進去,完全是看累了燈,準備回家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