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司楚一行是正月十七日出發。從五羊到東平,陸路上若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不過十天左右便能到,以前驛路發加急文書,曾經有過八日抵達的紀錄。但一般行走,路上要花二十餘日。鄭司楚他們當然不可能玩命趕路,但因為走得很快,現在也因為戰事暫停,路上還算通暢,大概十五六天便可抵達。
這一日已是二月初三,鄭司楚一行距東平城還有二百裏左右,再過一兩天便能進入東平城了。這一天的霧雲城裏,卻另是一番景像。
每年二月三日都要設迎春宴,霧雲各部官員都要赴宴,以示萬象更新,共和國政府又將正式開始新一年的運作。不過說是宴席,其實酒席十分簡單,每人四菜一湯,一壺薄酒。這是共和國草創時定下的規矩,表示官員清廉,萬事從簡。隻不過以往迎春宴都由鄭昭主持,現在換成了顧清隨。
二月三日一大早,顧清隨便穿戴好禮服,出了門。這並不是他第一次主持迎春宴,但今天他卻有種異樣的不安。
今天,將是大統製斃命之日。
一旦成功,該如何盡快穩住局麵?顧清隨心裏總是忐忑。固然議府成員有很大一部份都認同自己,覺得大統製越來越剛愎自用,不適合擔當大統製了,再這樣下去必將共和國帶上絕路,但誰也不願充當這個領頭人。公然反對大統製,在已將大統製視作神明的共和國裏,即使有萬般理由,也是一條不是罪名的罪名。隻是若沒有這樣一個人,共和國必將萬劫不複。
我是在拯救共和國,即使要遺臭萬年。
盡管屈木出已將計劃詳細跟他說了,他也覺得此計萬無一失,可心裏仍然極是不安。大統製的威望深入人心,大大小小的官吏也是一般。千錯萬錯,大統製肯定不會有錯,如果措施卓有成效,那是大統製的決策正確;如果失敗了,那一定是執行的人未按大統製所定計劃辦,大統製的決策仍是正確的。
現在,又有一波增援軍要趕赴東平城。這已是最後一批調撥部隊。從霧雲城到東平城,若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急走,三四天便能到,行軍的話一般要花十天。但由於霧雲城到東平城有一條大河,可以直接抵達大江,所以七八天便可到達。換句話說,再過十來天,鄧帥的第二波攻勢便將發動了。這回已動用了十萬大軍,以五羊城的實力絕對沒有抵禦的可能,何況後繼增援仍然源源不斷地發出。如果五羊城被攻下,那大統製的威望更加高漲,想要搬倒他就更不可能了,所以這一次計劃是唯一的時機。
大統製死後,鄧帥會按原計劃南下,還是北上捉拿自己這個罪魁禍首?顧清隨最擔心的便是此點。鄧帥是大統製的妹夫,兩人份屬至親,照理鄧帥應該會為大統製報仇。但顧清隨在與鄧帥不多的幾次交往中覺得,鄧帥不會如此意氣用事。鄧帥寬容大度,明理通達,應該也已覺察大統製近來越來越剛愎自用。不說別的,上一次遠征五羊城,正是被大統製嚴令催促,結果六月出兵,七月十七大敗潰退,給鄧帥百戰百勝的聲名也染上了一個抹不去的汙點。因為此事,鄧帥不可能不對大統製有微詞,隻要自己曉以大義,鄧帥有七八成會以大局為重。那時再向五羊城發下最後通諜,若五羊城肯取消“再造共和”的旗幟,那自己才是真正的再造共和的功臣。就算五羊城那時仍然一意孤行,鄧帥的大軍仍然可以出發。盡管這已是下下策,但自己保證共和國完整統一之功亦不可抹殺,到時再撥亂反正,將大統製過於嚴苛的決策取消,取得民心支持,共和國依舊會蒸蒸日上,國力日盛。再給狄人多一些優厚待遇,諸如官吏配置上多安插一些狄人和另外部族,亦非不可行,這樣也可以安撫狄複組。如此一來,自己豈但解決了共和國南北分裂的重症,連狄複組的問題也解決了,聲望超過現在的大統製亦非不可能。
總之,此計可行。
他想著。這時一邊的阿辛小聲道:“伯父,古先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