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2 / 2)

陳驍行瞧見兩個小子移動身體,腦子裏第一反應就是這倆小子要有不軌的企圖。陳驍行心裏暗笑,就憑你們兩個,論能力可能還不如“為人解憂”公司的三個殺手。

自古武功分兩種:外家功和內家功。像一般的武術表演,拳術招法,翻跟頭,蹦上跳下的,看著挺花哨,很是過眼癮,其實都是外家功的表現,明了了說叫:花拳繡腿。真正的高手對決,比試的是內力,像意拳,太極拳,練習的都是內力。練習內力的方式和練習外力的方法,恰恰相反,最明顯的分別是:練外力講究一個字“動”。不停的運動,活動渾身上下的每一個關節,每一塊肌肉,他的優點是練就人一身的健美肌肉,像拳擊運動員,一個個是肌肉發達。可惜,隻是圖有外表;內家功講究的是一個字“靜”。你看那些練習太極拳的,招法是一個比一個慢,但是真正動起手來,不一定出手慢。還有練習意拳內力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站樁,顧名思義,就是站在原地不動。身體不動不等於意念不動,站樁中,練功之人動的是意念。順便說一句,禪拳練得是心念,這也是禪拳出於意拳,又不同於、高於意拳的基本表現。

在此說這些,表達的意思是,練功人練得功法不同,從他的行走坐臥,談吐舉止,都能表現出來,他練過功夫沒有?練的是外家功還是內家功?舉例說走路,練習外家功有外家功的表現,兩隻腳一走一個響,恨不得把地踩一個坑。練習內家功的人走起路來,腳步無音,卻內在穩重,仔細觀察腳法,每隻腳落地時,都是腳尖先著地,用的力度是站穩身體後,用力的十分之三,為的是探測腳踩的地方,是不是有不測之處,一旦腳下有危險,便於及時收腳。

陳驍行在罡隆寺門口遇到的三個人,其中外表長得頗為不錯的小子,陳驍行從他的走路中一眼就覺察出,此人的內功肯定是高深莫測。在去赴三個殺手約定前,陳驍行初次看到兩個壯漢的時候,陳驍行就給這倆小子下了結論:他倆屬於那種有把子傻力氣的人,沒有一絲的內功功力,像他們這樣的,來個十個八個的,陳驍行打起來都綽綽有餘,更何況他們兩個。

陳驍行故意賣個破綻,讓倆個壯漢得逞,扭住自己的臂膀,並且停止笑聲,假裝恐懼的問道:“唉,兩位大哥,這是何意?”

“嘿嘿——”兩個壯漢第一步企圖得逞,他倆又賤笑起來。張三說道:“小子,跑的慢了吧,是姓吳的不仗義跑的快,還是你自以為是戲演的漂亮,可以瞞過我們的火眼金睛。”

“這位大哥,我不懂你說的話什麼意思?”陳驍行看一眼張三。

“裝,裝的挺像,在我們麵前你就裝吧你。”李二壯漢說道:“你以為你和姓吳的小子玩的這一手逃離,完了就沒事了?”

“我更糊塗了,你們說的是那兒跟哪兒,我還正要找姓吳的呢?怎麼到你們倆這裏,我和姓吳的成一夥兒的了?”陳驍行一臉的無辜。

“好小子,今天不讓你吃點苦頭,你是不說實話。”張三和李二對視一下眼神,倆人心領神會,張三喊口號:“一、二、三。”倆人同時發蠻力,妄想要將陳驍行的兩隻胳膊反擰到後背。

陳驍行早有防範,他已經提前做好準備,把兩分的內力分別運至左右兩隻臂膀上,對付他們其中的任意一個,運用一分功力都有些高抬他倆的能力。

“嗯!”“嗯!”“嗯?”

三聲“嗯”,兩個小子用了三次力氣,第一次是想要擰翻陳驍行,二人甚至還留有惻隱之心,怕用力過大把陳驍行的胳膊擰脫臼,所以沒有使足力氣,結果沒有擰動陳驍行的胳膊。兩個小子一愣,四眼對視,很快第二次用力,這次是卯足了全身的力氣,把吃奶的力氣都用上了,結果還是毫無斬獲,愣是沒有擰動陳驍行的胳膊。張李兩人犯嘀咕,同時觀察陳驍行的胳膊,一般的白細嫩胳膊,不像是有多大力氣的樣子,怎麼就擰不動呢?要是像世界拳王的胳膊,又黑又粗又結實,倆人也就撒了手。

兩壯漢再次對視一眼,互相一鼓勁,第三次用力擰陳驍行的胳膊,不過這次是帶著滿腦子的疑惑用的力,更多的成分是再試試看,是不是真的擰不動對方的胳膊?

當然是真的擰不動陳驍行,兩人三次用力,結果都是白費力氣,陳驍行仿佛就是鐵人,兩隻臂膀是鋼鐵焊接製成,兩人四隻手,愣是沒有動得陳驍行臂膀晃上一晃。二個小子喘著粗氣,放棄擰陳驍行的意圖。

陳驍行麵帶微笑,左右晃頭看看張三壯大漢,李二壯大漢,說道:“二位,累了吧,那就稍事歇息,不過——”陳驍行說到這裏,臉色一沉,接著說道:“下麵該我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