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為別人考慮,盡量滿足別人的需求,才能成為生活中受歡迎的人,做事才能左右逢源,無往不利。
人的道德底線都化成了數字
文/佚名
富翁的兒子與朋友做生意,被騙了,十分懊惱。他說:“我沒想到他是那種人,我們曾相處得那麼好。”富翁安慰並告誡兒子:“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線,當外在的誘惑突破了他的道德底線,他就會顛覆傳統的道德準則。”看兒子一臉迷惑,富翁說:“我們不妨做個實驗。”
富翁領著兒子找到商人甲。甲的門麵房不大,他正悠閑地喝著茶。富翁取得甲的初步信任後,說:“我有一批貨想和你合作,你賣不賣?”商人甲一臉狐疑。富翁說:“你賣了貨再給我錢,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廟。”生意談成了。富翁把l萬元錢的貨放在甲的店裏。
富翁又領著兒子找到商人乙。乙的門麵房稍大,他正悠閑地喝著茶。同樣,富翁也把1萬元錢的貨放在乙的店裏。
富翁再領著兒子找到商人丙。丙的門麵房更大……最後富翁還是把1萬元錢的貨放在丙的店裏。
兒子說:“連個正式的手續都沒有,把貨放他們那兒,他們會賴賬的。”富翁笑笑,沒有回答兒子。
丙的鋪子大,周轉得快。一個月後,他率先來找富翁,還了貨款,並提出要從富翁這兒進更多的貨。接著,商人乙、商人甲都來還貨款,無一例外,都要求從富翁這兒進更多的貨。富翁不為所動,每人隻給了3萬元的貨。兒子說:“他們還是蠻講信用的,應該多給他們貨啊。”富翁依然隻是笑笑。
又一個月後,商人丙率先來還錢,提出要進更多的貨。隨後,商人乙也來了,同樣提出要進更多的貨。商人甲卻沒來。兒子很驚詫。富翁不慌不忙,領著兒子來到甲的店鋪,卻已是人去屋空。兒子說:“他真不講信用。”富翁沒說什麼。
這回,富翁給了商人丙和商人乙各5萬元的貨。兒子說:“他們還是蠻講信用的,應該多給。”富翁笑而不語。
判斷一個人是否誠實、可靠時,一定要考慮各方麵的因素。當外界的條件發生重大改變的時候,人的思想和行為也可能發生根本的變化。再過了一個月,商人丙率先來還錢了,還提出要進更多的貨。商人乙卻沒有來。富翁領著兒子來到商人乙的鋪子,也是人去屋空。兒子很驚訝:“他也這麼不講誠信。看來,隻有商人丙,到底是做大買賣的,可靠。”
富翁賒給商人丙8萬元的貨。一個月後,丙按時還錢;富翁賒給商人丙15萬元的貨。一個月後,丙按時還錢;富翁賒給商人丙30萬元的貨。一個月後,丙卻沒來還錢。
兒子說,丙一定有特殊原因,他這麼講誠信的人,怎會不來呢?富翁不聲不響,領著兒子來到商人丙的鋪子,同樣是人去屋空。兒子更驚訝:“人怎麼都這樣呢?”
富翁說:“我把人的道德底線都量化成了數字,你該明白了吧?”兒子大悟——商人甲的道德底線是3萬元,商人乙的道德底線是5萬元,商人丙相對講誠信些,但他也有道德底線,是30萬元。兒子感歎,人啊,人啊!
富翁說:“花38萬元教你認識了人性中的一些東西,我覺得值。”
救命的“弱點”
文/佚名
某單位,同為推銷員的四個人到外地出差,返回時,隻買到三張飛機票。小張在單位是出了名的“麵瓜”,不管別人怎麼給他虧吃,他都不會生氣,過兩天便忘得一幹二淨。不用說,別人坐飛機,他隻好乘火車。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飛機失事,三位同事不幸遇難。
這個小故事說明,弱點並不是絕對的壞事。隻要我們仔細地想一想,有時弱點還真會救我們。
看似缺點的“弱點”也會給你帶來好運,帶來知足、知趣的快樂。由此可見,善待“弱點”,珍惜“弱點”,也應把它看成是人生智慧的內容之一吧!膽小怕事,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滋事、不貪事。有這樣弱點的人,常常會遠離紛爭、遠離禍患。弱點在這裏成了他們的保護神。有這樣弱點的人,出門在外,連媽媽都少了幾分牽掛、幾分擔憂。
弱點與優點。有時還是相輔相成的:
性格內向、膽小怕事,是個弱點,可有這樣弱點的人常常處事謹慎、辦事周到。
不善交際、寡於言辭,是個弱點,而這樣的人卻能耐住寂寞、深謀遠慮。
脾氣暴躁、點火就著,是個弱點。可有時他們卻能處事果斷、抓住良機。
秉性懶散、反應遲緩,是個弱點,可他們常常遇事不慌、做事穩重。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把碗晾幹
文/佚名
一位雲遊的道人來到一個酒館前。酒館老板把他請進酒館裏,給店內有疑惑的夥計答疑解惑。於是一位夥計上前向道人請教,道人耐心聆聽此人滔滔不絕地談論自己存疑的各種問題達數分鍾之久。最後,道人打斷了他:
“你吃早餐了嗎?”
這個夥計點了點頭。
“你洗了早餐的碗嗎?”道人再問。
這個夥計又點點頭,接著張口欲言。
對於那些遙遠而美麗的目標,也許你該放棄,把重點放在伸手可及的眼前。道人在他說話之前說道:“你有沒有把碗晾幹?”
“有的,有的,”這個夥計不耐煩地回答,“現在你可以為我解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