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圓夢人生——撬動最正確的支點(1)(3 / 3)

因為世界上有許多無法預知的東西,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所以,我們每個人在人生新的起點上,應該從容不迫地對待我們前麵的風浪,要學會在危機中生存,化險為夷,才能最終實現夢想。

恒者更具實力

文/佚名

一個人把時間花在哪裏,就會在哪裏看到成績。這是非常簡單而又實在的道理。但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行的。惟有恒者,才會讓人看見成就。

生活中有許多人做事之初都能保持較佳的精神狀態,在這個階段,普通人與傑出人對事情的態度幾乎沒有差別。然而往往到最後一刻,頑強者與懈怠者便各自顯現出來了,前者咬牙堅持到勝利,後者則喪失信心,放棄了努力,於是便有了不同的結局。

許多失敗者的悲劇,就在於被前進道路上的迷霧遮住了眼睛,他們不懂得忍耐一下,不懂得再跨前一步就會豁然開朗。一個人想幹成任何大事,都必須堅持下去,隻有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許多人之所以在幹事時會淺嚐輒止、半途而廢,主要原因是人天生就有一種難以擺脫的惰性。當他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障礙和挫折時,便會很自然地畏縮不前了。這就跟人們走路的習慣一樣,人們總是喜歡走不費力氣的路,這就是人人都喜歡走下坡路而不願意走上坡路的原因,也是人們常常見了困難繞著走的深層原因。

許多人之所以沒有收獲,主要原因就是在最需要下大力氣、花大工夫、毫不懈怠地堅持下去時,卻停止了努力,省力倒是省力,可是這種人連成功的末班車都搭不上。

平庸的人和傑出的人,其不同之處就是看能不能堅持。堅持下去就是勝利。半途而廢則前功盡棄。

在馬拉鬆長跑中,最初參加競賽的人可以說成百上千。但是跑出一段路程之後,參賽的人便漸漸少起來。原因是堅持不下去的人,逐漸自我淘汰了,而且越到後麵人越少,全程都跑完能夠衝刺的人更少,獎牌實際上就是在這些堅持到最後的人當中產生。

馬拉鬆競賽,與其說是比速度,不如說是拚耐力,也就是看誰能堅持到最後。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和賽跑一樣,成與敗往往隻是幾步之差,因而隻要在最後起決定性作用的幾秒鍾內,爆發出巨大的潛能,我們就會獲得成功,最後的努力才是決定命運的努力。

一棵樹,之所以能長青不老,是因為它堅持將自己的根向地層深處努力地伸展,正因為它能堅持地向下伸展,才使它的生命保持長青。

一棵樹,之所以能長青不老,是因為它堅持將自己的根向地層深處努力地伸展,正因為它能堅持地向下伸展,才使它的生命保持長青。

全力以赴向著夢想努力

文/佚名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很多情緒低落、不能適應環境者,他們大多都以為是客觀環境造成的危機,而並不知道其實是自己的主觀原因在作祟。

誠然,人人都能找出充分理由不滿自己的遭遇。曆史上最激勵人的成功事跡,多半是身有缺陷、境遇困難,但將其視為生命的嘲弄,勇往直前不為之所困的人譜寫的。

挪威著名小提琴家布爾有一次在巴黎舉行演奏會,一曲未終,一根弦突然斷了。他不動聲色,繼續用三根弦奏完全曲。這就是人生——一根弦折斷,就用其餘三根奏完全曲。相傳,蘇格蘭軍隊當年在西班牙作戰時,把國王布魯斯的心拋在陣前,然後全軍奮起搶奪,擊敗敵人。這就是前進的方法。

掌握你的生命,向著某種理想或希望,全力以赴,使自己的生活能樹立一個目標。有許多人庸庸碌碌,默默一生,這是因為他們認為人生自有天定,從沒想到過創造人生。事實是人活在世上,要好好地利用自己的生活,使它朝著自己的計劃和目標奮進。

一個人要成功必須具備三個要素:目標、常識和勇氣。

偉大的人生從憧憬開始,那就是自己要做什麼或要成為什麼的憧憬。南丁格爾的夢想是作護士,愛迪生的夢想是作發明家。這些人都為自己想象出明確的前途,把它作為目標,勇往直前。

事實上,許多人東試西試,最後才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美國畫家惠斯勒最初想作軍人,後因化學不及格,從軍官學校退學。他說:“如果矽是一種氣體,我應該已經是少將了。”斯柯特原想作詩人,但他的詩比不上拜倫,於是就改寫小說。要檢討自己,在想象你的目標時多用點心思,不要妄想,要以自身實際為依據,尋求既符合自身特點,又不與客觀事實相衝突的生活道路。

一個人如果真有性格,就會有信心,就會有勇氣。大音樂家華格納遭受同時代人的批評攻擊,但他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終於戰勝世人。黃熱病流傳許多世紀,死的人無法計算。但是一小隊醫藥人員相信可以征服它,在古巴埋頭研究,終告勝利。達爾文在一個英國小園中工作20年,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他鍥而不舍,因為他自信已經找到線索,結果終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