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根感到十分失望和沮喪。“最好的總會到來。”他母親提醒他說。父親借車給他,於是他駕車行駛了70英裏來到了特萊城。他試了試愛荷華州達文波特的WOC電台。節目部主任是位很不錯的人,叫彼特·麥克阿瑟;他告訴裏根說他們已經雇用了一名播音員。當裏根離開這個辦公室時,受挫的心情一下子發作了。裏根大聲地喊道:“要是不能在電台工作,又怎麼能當上一名體育播音員呢?”說話的時候。他正在那裏等電梯,突然聽到了麥克阿瑟的叫聲:“你剛才說體育什麼來著?你懂橄欖球嗎?”接著他讓裏根站在一架麥克風前,叫他憑象像播一場比賽。裏根腦中馬上回憶起去年秋天時,他所在的那個隊在最後20秒時以一個65米的猛衝擊敗了對方。在那場比賽中,他打了15分鍾。他便試著解說那場比賽。然後,麥克阿瑟告訴他,他將選播星期六的一場比賽。
裏根在回家的路上,就像自那以後的許多次一樣,他想到了母親的話:“如果你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交上好運。並且你會認識到,要是沒有從前的失望,好運是不會發生的。”
如果你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交上好運。並且你會認識到,要是沒有從前的失望,好運是永遠不會發生的。
先品嚐失敗
文/佚名
不要怕失敗。失敗對勝利來說是一座橋梁,你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忘記什麼是失敗,對每次失敗都不能氣餒,這樣你就永遠不會放棄。
偉大的牛頓、愛迪生,尚且還有失敗的時候。從某種意義來說,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甚至於個人要是沒有大失敗,就沒有大成功。你要獲得勝利,就不能不知道失敗,不能不經曆失敗,不能不研究失敗,不能不總結失敗。
時常聽見有些人哀歎自己時運不濟,無論做任何事都不能如願。可是繼續接受他那份工作的人,卻因自己不斷地努力,反而獲得圓滿的成功。由這裏我們可以明白地看到,並非這個人運氣差,隻是因為他欠缺耐心。
你去問問成功的人,他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他們經曆的失敗比你想象的還要多得多,關鍵是他們始終沒有放棄。你去問問成功的人,他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他們經曆的失敗比你想象的還要多得多,關鍵是他們沒有選擇放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功成身退,生活立刻由絢爛歸於平靜的丘吉爾,有一回應邀在劍橋大學畢業典禮上致辭:
丘吉爾走上講台,兩手抓住講台,注視觀眾大約沉默了兩分鍾,然後就用他那種獨特的風範開口說:“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接著又是長長的沉默,然後他再一次強調:“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最後在他再度注視觀眾片刻後驀然回座。
無疑,這是曆史上最短的一次演講,也是丘吉爾最膾炙人口的一次演講。但這些都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是你願意聽取丘吉爾的忠告嗎?
實現果斷的真正價值
文/佚名
大部分人一生都不會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一直都在等待“適當的時機”。不要等待,時間永遠不會“適當”。立即開始,先利用你能掌握的工具,其他更好的工具將會自動陸續地出現在你行進的途中。
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裏,陳賡帶領著太嶽軍區部隊巧妙靈活地打擊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掃蕩”。
一次,日寇“掃蕩”我根據地,撲了個空,繼而發現後方交通線被我軍嚴重破壞。據點也遭我軍沉重打擊,急忙回救。
一天,在同一地點,敵人一路人馬從山頂公路自東向西行,而另一路敵軍人馬從溝底大道自西向東行。陳賡率領的軍區司令部這天也正好走到此處,前進和後退都有可能和敵人遭遇。眼看敵人的大部隊就要到達這裏。陳賡冷靜地分析了眼前的敵情:敵人是行軍路過,不知我軍區司令部在此,隻要我軍不暴露,就無戰事。根據這個分析,他果斷下令:就地露營!指揮部營地就設在離山頂公路和溝底大道都隻有幾百米遠的小山莊裏。山頂公路在小山莊背後,溝底大道在小山莊前麵,就是說,敵人是從陳賡司令部營地跟前通過,一點兒不慎都會被敵人發覺,而一旦被敵人發現了目標,就無退路。陳賡命令夜間不許生火,不準吸煙,不準高聲說話,又在外麵布置了暗哨。部署完畢,回房睡覺。聽外麵,山頂公路上的敵人鬧鬧嚷嚷,溝底大道上的鬼子馬嘶人叫,小山莊寂靜無聲。天亮前,敵人走得無影無蹤,我軍生火做飯,飽餐一頓,然後集合出發了。
陳賡麵對突然出現的險境,泰然自若,從容布防,安穩休息,沒有超凡的膽識和大智大勇能行嗎?
每臨大事都應冷靜,而這種冷靜並不是遇事猶豫不決,顧慮重重,患得患失,謀而不斷,甚至被困難的氣勢嚇倒。隻有敢擔責任,當機立斷者,才能解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