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緯:失控健力寶
人物
作者:劉傑
在李經緯纏綿病榻10年之際,健力寶的官網掛出一條消息。
這條3月18日的消息說,健力寶獲“2012年度佛山市納稅超億元企業”稱號,是健力寶近10年來銷售業績增長速度最快的成績。
對曾經輝煌一時、而後迅速衰落的健力寶來說,這無疑是條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而對它的創始人李經緯來說,這條消息是好是壞,旁人已無從知曉。當時,他正在離健力寶不遠的三水人民醫院接受最後治療。
一個多月後,4月23日,他在三水醫院病逝。對他來說,讓他愛恨交加的這個品牌早已失控,它的一切變化與他並無關係。
健力寶是李經緯一手創辦的品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對這個國有企業有絕對的主導權,並帶領它走上國內飲料第一品牌的巔峰。
在健力寶後來跌宕起伏的歲月中,李經緯試圖保持控製,不惜錯失它上市的最佳時機,果斷與地方政府徹底決裂,最終極不情願地失去控製權,並身陷囹圄。
李經緯身後治喪事宜,由其家屬全權操辦。前往吊唁的健力寶老員工和現任董事長葉紅漢,用的都是個人身份。
這大概是李經緯和他一直想控製的健力寶之間的最後的一絲關聯。
掌控的欲望,來自1984年一個企業的急速上升。
1886年是美國公司元年—可口可樂、柯達、雅芳、花旗、強生等大公司都在這一年誕生—財經作家吳曉波將1984年定義為中國的公司元年。這一年,王石創辦了萬科,張瑞敏執掌了海爾,柳傳誌下海開了聯想……
當時,45歲的李經緯,是廣東三水縣酒廠廠長。
沒有進過一天學堂、沒有任何企業生產和管理經驗,他在創業期就顯示出了難得的毅力和魄力—親自背著米酒,到廣州和佛山挨家挨戶推銷;把原本隻生產米酒的工廠擴大,開發出一條啤酒生產線,在當地啤酒市場站穩了腳跟。
1984年初,躺在廣東省體育科研所文件夾裏的一種運動飲料配方,引起了李經緯的注意。稍後,這種含堿電解質的飲料在三水酒廠生產出來,李經緯為它定名“健力寶”。
李經緯的企業家魄力再次顯示出來。他將目光投向1984年8月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第23屆奧運會,健力寶成為中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
上天賜給李經緯的機遇是,這一屆奧運會上,男子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實現中國隊金牌“零的突破”。借勢這樣的民族自豪感,原本年利潤隻有幾萬元的三水酒廠,在1984年僅健力寶就銷售345萬元。
創辦後的第三個年頭,健力寶的銷售額就突破1億元,成為“民族飲料第一品牌”,生產供不應求。一個未經證實的傳言是,當時到三水酒廠進貨需要批條,而一車皮健力寶的批條價格高達2萬元。
健力寶所屬的三水酒廠是國有企業,但顯然企業的控製權牢牢把握在李經緯手裏。
他在一手推動健力寶的發展,並在營銷上迷戀廣告效應。除了初戰成名的洛杉磯奧運會,李經緯還瞄上了1987年的廣州第6屆全運會。當時各大飲料都在競爭“六運會指定飲料”,最後剩下了可口可樂和健力寶。可口可樂出價100萬元,李經緯則一口氣抬高到250萬元,擊敗了可口可樂。
在當時新建的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大到牆壁,小到垃圾桶,到處都是健力寶的橙色廣告海報。
廣告效應自然也很明顯。六運會過後的經銷商訂貨會,健力寶一舉收獲了超過2億元的訂單。次年,健力寶首次把廣告打到了電視上,李經緯親擬廣告詞—“您想身體好,請喝健力寶”。
一個類似黑色幽默的事件是,1991年李經緯策劃出了“拉環有獎”的營銷方案,帶動健力寶在中國城鄉獲得了空前成功。在健力寶沒落之後的很多年,這個遊戲成為部分鄉村騙子的道具,至今在很多長途或短途大巴上演。
健力寶創立10周年的1994年,其年銷售額超過18億元,是國內飲料實至名歸的巔峰。為了慶祝活動,李經緯包下了廣州市所有的五星級酒店,還把彩旗從廣州一路插到三水。
他的驕傲來自他對健力寶的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