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個月的苦幹,郭老他們的發掘工作取的了豐碩的成果,他帶領的考古隊,經過精心的鑽探和試掘,發現這是一座大型的墓坑,裏麵有陶俑、陶馬呈軍隊的樣式排列,所以就叫他們為兵馬俑。這個坑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距現在的地表麵深4.5~6.5米,麵積達14260平方米。
郭老他們根據試掘部分的陶俑、陶馬排列的密度推算,坑內有陶俑、陶馬約6000件。在坑內的北側,又先後發現兩個兵馬俑坑。他們根據發現的時間,將這三個坑分別命名為1號、2號、3號坑。2號俑坑位於1號俑坑的東端北側,兩坑相距約20米,2號坑的平麵呈曲尺形,東西長124米,南北寬98米,距現在的地表麵深5米,麵積約6000平方米,坑內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
3號俑坑位於1號俑坑的西端北側,兩坑相距25米,3號坑的平麵呈不規則的“凹”字形。麵積為520平方米,坑內有陶俑、陶馬70件。
1、2、3號兵馬俑坑的總麵積共2萬餘平方米,共有陶俑、陶馬約8000件,像個龐大的地下軍團。目前,1號兵馬俑坑已發掘了三分之一(計4000平方米),三號兵馬俑坑已全部發掘,2號兵馬俑坑正在發掘。3個俑坑內現已發掘出土陶俑、陶馬2000餘件,戰車30餘乘,各類青銅兵器40000餘件,還有大量的其他遺跡、遺物。陶俑、陶馬的大小和真人、真馬相似,種類眾多,有車兵、步兵、騎兵等不同的兵種,排列有序,氣勢磅礴,是秦王朝強大軍隊的縮影。〈摘自兵馬俑博物館網站的資料〉。
看著這段時間的成果,郭老興奮的召集全體工作人員召開了緊急的會議。
他在大會上首先將這些數據資料向大家公布了以後,看著大家激動的神情,他又對大家說道:“同誌們,我們最近的工作進展的非常順利,大家也都辛苦了。現在大家商量一下我們的博物館應該取一個名子,大家都認真想想應該取個什麼樣的名字。還有就是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就是我們的”博物館已經批準成立,定於下個星期一早上9點準時對外開放。”
接著眾人紛紛將自己心目中最好,最貼切的名字說出來,最後大家一至通過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作為博物館的名稱。
決定好一切,郭老讓大家這幾天準備好開館那天的事宜後,就讓散會了。
接下來的幾天,郭老帶了幾個助手,去北京專門開了一個記者招待會,並將所有的資料圖片做成幻燈片,向前來的各國記者放映了一下,當場就將所有記者的眼球全部吸引住了。
第二天,世界上各大報紙的頭條,媒體都竟相報道了這次件事情,全世界也為此轟動起來,岬村這個彈丸之地也一下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
在離開館還有兩天時間的時候,兵馬俑博物館迎來了它的第一批客人,那是由全世界眾多的頂尖學者,考古專家、教授所組成的一個百人團隊。他們是由我們國家的文化部長親自陪同來次考察、參觀、交流的。
看到這些由不同膚色組成的團隊,郭老將他們迎進去,眾人剛走展覽大廳,就被眼前的場麵陣容所吸引,接著郭老先由1號坑向他們開始一一介紹起來,隨著郭老的介紹,眾人不時時的發出“啊……嗚……”驚訝的聲音。許多人更是激動的不停的拍照。
這時,郭老帶領著他們來到2號坑裏的銅車馬跟前,指著眼前精美的銅車馬,他激動的說道:“這是為今世界上所發現的製作最精美,工藝最先進的藝術品,世界上任何一件寶物在它的麵前也會黯然失色的。”那些外國學者,專家聽了翻譯的話,眼裏都露出了不屑的神色,他們其中一位黃頭發,年齡有40多歲,帶著一副很考究的眼鏡的專家說道:“難道它可以比我國中世紀女皇頭上的皇冠更加精美、更加考究,工藝更加先進嗎?我看現在還恐怕還找不到這樣的東西。”
他的話剛說完,那些外國學者都紛紛議論起來,郭老看見他們一個個自大的嘴臉,不由的對他們的無知憐憫起來,他冷笑了一聲,然後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道:“你去把我的資料夾拿過來。”
接著,郭老從裏麵取出來厚厚的一搭資料對他們說道:“各位,如果對我所說的話表示懷疑,那請大家看一下我手裏的這些檢驗單和檢驗報告。”
於是,眾人將他手裏的資料,一人拿了一份,自細的看了起來,工夫不大一個個的臉色變的凝重起來,其中,那位剛才發言的學者驚呼一聲,說道:“不可思議,不,這不是真的。”
“朋友,你可看仔細了,那有國家中科院的印章。”郭老看他滿臉懷疑的樣子,不由提醒道。
等了一會,看見大家都看完了,郭老將他們的資料收了回來後,說道:“各位朋友,相信大家,看了這些數據,心裏也有了個大概印象了吧!現在呢?我在將仔細的為大家介紹一下。”
看著周圍現在眾人羨慕、激動、嫉妒的神情,郭老對著他們娓娓道來“這兩乘銅車馬由近7000個零部件組成,它出土時雖然被砸得破爛不堪,但經過我們工作人員的精心修複,已恢複原貌。這兩乘車是按當時實用車的二分之一縮小製作的,如果把車馬放大一倍,就如同真車真馬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