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調侃中書令(1 / 2)

夾道歡迎的百姓中,不乏封建王權思想的根深蒂固者,對於和皇帝老兒扯得上一星半點關係的人,哪怕是極普通的吃皇糧的當差,即後世的國家公務員,無不是頂禮膜拜。我與當地的最高領導人,當今皇上的親弟弟,乃八拜之交,已經是婦孺皆知了。在他們許多人的眼裏,我就是一方諸侯,一個不折不扣的土皇帝。我的戰馬所過之處,有人情不自禁地跪倒拜伏,五體投地。我不習慣給別人大禮參拜,對於別人給自己的大禮參拜,也同樣的不習慣,更何況是可親可敬的老百姓,我的衣食父母。

自打發現有人大禮參拜之後,我便坐不住了,當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進入我眼簾的時候,我感到羞愧難當,無地自容,趕緊翻身下馬,跑過去將老人扶起來。可是不扶還好,一扶就扶出了大麻煩,扶起來一個,跪下去的則更多。到後來,不想跪的,或者想跪卻沒打算跪的,通通都跪下來了。既然大家都不嫌麻煩,我也不能給臉不要臉,隻得挨個兒的扶過去。好在六千騎兵在我的感召下,此時也下了馬,牽馬的牽馬,扶人的扶人,自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否則的話,還真要扶到猴年馬月呢。

縱觀中國曆史,下位者給上位者跪拜行禮,已是司空見慣,而上位者禮恭必敬地攙扶下位者,卻是個新鮮事兒。被我扶起來的人,十之八九都是感極涕零,哽咽失聲。整個上午,我任命的那些下屬,韓當麾下的將士,本來是出了城,打算正兒八經地迎接一回的人,倒弄得沒有了多少表現的機會,讓老百姓搶鏡頭了。

待扶到一個衣著光鮮的老者,扶起來一看,不由怔住了:“老王,怎麼是你?你啥時候來的呀?”那老者竟然是當朝重臣,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

王戎嘿嘿一笑:“老夫閑雲野鶴,來去無定,豈能以常理度之。”

我催促道:“老王你先進城去,晚輩還有些民心工程形象工程要搞定,耽誤不得,等會兒我們再聊。”

“民心工程?形象工程?”王戎喃喃自語,若有所思。我也懶得尿他那一壺,自顧自的和老百姓套近乎去了。

煞有介事的入城儀式,鬧哄哄的持續到了中午。接下來便是望江樓酒樓大開宴席,幾乎所有認識的人都悉數到場。離開上江邑隻有短短的兩個月,眾人卻象盼星星盼月亮般的等著我回來。被人關注和看重的感覺確實很好,特別是那種濃濃的親情,讓我感動莫名。

王戎地位顯赫,身份尊崇,有過人的口舌之辯,也有無與倫比的智計,可是在我的眼裏,在我所最重視的親情麵前,簡直不堪一擊。王戎對於我的前途,可以說是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甚至性命攸關。盡管如此,王戎的份量依然不及婉兒、或是段彥、或是陶朱、或是其他我所認識的人的十分之一。與王戎的談話被我安排到了最末尾,此時已然夜深,王戎哈欠連天,睡眼朦朧了。於後世的人而言,熬夜太平常不過了,所以我顯得神采奕奕,精神異常亢奮。

王戎打了個哈欠,道:“吳生架子不小啊,當今皇上都不曾讓老夫等上數個時辰。”

王戎打哈欠,我卻是打哈哈,說:“老王你反正沒事,一天到處晃悠,也不必著急——你要是困了,先去睡覺,明天再聊不遲。”

王戎道:“老夫年近花甲,說急也不急,說不急也急,原本兩可之間,今日老夫恭候大駕,此時已經子夜,不若索性秉燭夜談,吳生可一抒心曲。”

到底是中書令,說出來的話,模棱兩可,可上可下,貌似恭謹,實則傲慢。我自然也給他打迷糊眼:“老王你繞口令啊,我吳越可聽不懂,也沒什麼心曲可抒。”

王戎哈哈一笑道:“吳生就不想問問老夫,為何給你通風報信?今日又是所為何來?吳生當真以為自己手眼通天,可以旁若無人,為所欲為?吳生當真以為自己可以不必倚重他人,而達成雄圖偉業?”

我也跟著哈哈一笑,說:“您老先生的問題太多了,晚輩一下子記都記不過來,能不能一個一個來啊?”

王戎搖搖頭,無可奈何地說:“你就從第一個問題開始,老夫為何給你通風報信。吳生難道未曾尋思,老夫的目的何在?”

這個確實是一個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王戎是朝廷的中書令,司馬倫是太子太傅,兩人同朝為官,理應一致對外,然而事實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一個要滅我而後快,一個卻暗中告密。我微笑著說:“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吧,王大人把我吳越當傻瓜啊?就是拿屁股想一想也能明白的道理,何必還要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