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華夏快報》(1 / 2)

老鴇委屈地說:“不知老身又是哪兒說錯了,王爺您今兒個老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不過曉菱真不在這兒,老身還估摸著去問王爺您呢。這曉菱真是咱淩霄境的搖錢樹呢,她不在了,咱淩霄境冷冷清清的,若是她在,哪是如今這般光景?老身比王爺您更想她呢,王爺您說是不?老身……”

“你還有完沒完?”我打斷老鴇的話:“淩霄境哪個姑娘嗓子最好,最會唱小曲兒的,你打發她到縣衙來找我。你給我挑仔細點,別誤了我的事,我那個才叫正經事呢。”

老鴇連聲允若,“好好好,這事您包在老身身上——王爺您不自己進去挑挑?”

“你辦事我放心呀,全拜托媽媽了。”畢竟有求於人家,我和顏悅色地說。老是色厲內荏,以勢欺人,則無異於後世的城管部隊,我可不想在大晉朝子民麵前留下這麼個印象。

事實證明,孔仕榮徐九津等人確實有識人之明,墨楚行事嚴謹勤奮,理解能力更是一點即透。下屬聰明能幹,省卻我許多的口水與麻煩,俗話說,笨豬生仔的,累死接生的,產婦使得上力,護士也輕鬆得多。墨楚在我的指點之下,不出一月,便在大晉朝疆域範圍之內,在各大城池,都設立了《華夏快報》記者站,資訊網絡初具雛形。

當初成立記者站時,我的幕僚班子曾建議,記者站與各地的情報站合並,那樣可以節約許多的運行費用,倚靠現成的資源,組建記者站的速度也要快上許多。當然,我並沒有同意,每一個情報站都是非常隱蔽的,或者是掛羊頭賣狗肉,而記者站的性質就完全不同了,它必須是公開的,暴露在陽光下的,迄今為止,還沒看見過哪個國家的情報機構與媒體機構混為一談的先例。

五月一日成立亞洲足球聯合會之後,緊接著的,五月初九日,《華夏快報》社也宣告掛牌成立,社址依然放在長沙郡。選擇長沙郡,而不選擇上江邑,是考慮到報紙的時效性——長沙郡地處要衝,輻射範圍更廣,易於更快捷地發行。自然,我的司馬乂弟弟又出了不少力氣。

五月初九這天,天還沒亮,一百多人的隊伍,皆是以馬代步,向長沙郡開拔。我那些親近幕僚,沒事的基本上是傾巢出動,段斐領一百騎兵隨從護衛。至於我們報社的老總墨楚先生,以及技術顧問畢源老先生,早在長沙郡安營紮寨,張羅編輯與印刷。

到長沙郡時,天已大亮,街道兩旁的店鋪,灑水清掃,正準備開張大吉。捕役兵士,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森嚴。還有一些類似後世居委會一類的人,正在驅趕販夫走卒,以維護街道的清潔齊整。

我靠!司馬乂也弄得太誇張了吧。待一行人不緊不慢來到報社時,眼前的情景令我的隨從人員大為吃驚,連我這個自認為見過些世麵的人也不免目瞪口呆。

報社大門正對著一條丁字街,丁字街東西兩側,站著整齊劃一的隊列,隊列前頭,有四個人分別舉著一塊牌匾,上書“士”、“農”、“工”、“商”等字樣。“士”字牌匾後麵站著的人,穿些五顏六色的官服,即使有沒穿官服的,也是收拾得幹淨利落,更兼神態倨傲,一看就知道是些芝麻綠豆類的官兒或者士大夫。後麵幾個牌匾就不必詳述了,“農”字後麵的是莊稼漢,“工”字後麵的是手工作坊從業者,“商”字後頭的自然是些家境殷實之徒。正對大門的一條路,卻是一列列甲胄光鮮的士兵,騎兵步兵悉數上陣,個個雄赳赳氣昂昂,威風凜凜。

我的司馬乂弟弟真的是聰明好學的典範,把我在閱兵式上弄的那一套,照葫蘆畫瓢地模仿過來了。

報社門口臨時搭建的主席台上也是塞的滿滿當當,大多數都不認識,想來是當地的一些頭麵人物,也有認識的,如司馬乂本人,劉佑、王瑚、墨楚、畢源、沈千裏、曉菱等人。什麼?曉菱?她怎麼會出現在這裏?定睛看去,卻係曉菱無誤,她也正笑眯眯地看著我呢。

主席台兩側,還他娘的掛了一副大紅對聯呢,右側上聯是“搜羅天下大勢”,左側下聯是“報道人間真情”,橫批為“華夏快報首發典禮”。

待我們一行人抵達時,掌聲遽然響起,鼓樂齊鳴。司馬乂可謂是挖空心思,做足了派頭,對於我,也是給足了麵子。我與司馬乂會神一笑,坐了下來,在他旁邊給我預留了位置的。我心裏卻在想,弄這麼大的場麵,就搞個首發式,那些被司馬王爺弄來撐場子的人不罵你“吃飽了撐的”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