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努魯爾虎山歸家(1 / 2)

聽藍哲說起努魯爾虎山,我便來了興趣,對於努魯爾虎山我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努魯兒虎山的名稱來曆含義不清待查。係燕山山脈東段,綿延於 遼西地區。從遼寧省建平縣進入敖漢旗,由西向東延伸到四家子、金廠溝梁鎮和林家地,克力代、貝子府等鄉,在敖漢旗境內山脈長約90公裏,主峰有大黑山、大青山、平頂山等,海代、貝子府等鄉,在敖漢旗境內山脈長約90公裏,主峰有大黑山、大青山、平頂山等,海拔均在千米以上。氣勢雄偉,資源豐富。為赤峰市敖漢旗與遼寧省朝陽,北票市的界山。

努魯兒虎山脈位於朝陽市北部,由內蒙古敖漢旗入朝陽市境,以東北-西南向斜列於北票市的西北部與朝陽及敖漢交界處、建平縣的東部和淩源縣的西北部。大部分山脊高度在海拔700米以上,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山頭有20座,其中淩源縣境內6座,建平縣境內14座。淩源縣境內的紅石砬山為努魯兒虎山脈的最高峰,海拔1256.6米。處於建平縣葉柏壽至淩源縣的一段山脈,因地質構造和河流的衝刷,地形比較低平,形成兩個不大的山間盆地,其高度在300~500米。

努魯兒虎山脈,是大淩河與老哈河的分水嶺,東與大青山脈相連,構成朝陽市西北部台地,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間。

北票市西北部有努魯兒虎山脈,北東向延伸5個鄉、18個村長達60公裏,山勢險要,溝深坡陡。

淩源是丘陵山區,為蒙古高原、冀北山地、遼西山地三大地貌的交錯地帶。

建平東北、西南走向的努魯兒虎山餘脈從建平中部穿過,將建平縣分割成南北兩部分。全縣海拔在450米以上的大小山頭6028座,較高山峰有老虎山、西天門山、岱王山、葦子溝山等14座。

大黑山,位於燕山山脈努魯兒虎山中東部。大黑山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草原、森林等多樣生態係統及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為主的丘陵山地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在全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敖漢旗南部:大雙尖子,1023,北大窪,1076.9。大石砬子,821。近有著名的熱水湯溫泉度假村。

大青山位於朝陽縣西北部,北起敖漢旗四家子,南至朝陽縣聯合鄉;東起龍城區邊杖子,西至朝陽縣老虎山河。方圓500多平方公裏,是朝陽與敖漢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被稱為朝陽\"西北鎮山\"。其主峰大青山,海拔1153.7米,登臨其上可遠眺渤海,又因峰頂四周是懸崖峭壁,故當地人稱之為\"望海樓\"。大青山古稱\"青巒嶺\",因其山色青翠,民國初改稱\"大青山\"。解放前,大青山常有盜賊出沒,攔路搶劫,山兩側的朝陽和敖漢人民深受其害,都稱它為\"斷親山\"。現在,大青山已有省級公路跨山而過,連接朝陽與敖漢兩地。大青山青翠蒼鬱,多有古跡。在其主峰南側地勢平坦的山坳上,有兩坐南北排列的被當地群眾稱為\"南城\"、\"北城\"的遼代遺址。山北坡的公路一側,有元代元統三年\"興中州達魯花赤也先公平治道途碑\"一處。(今僅存碑座,其碑文已收錄在《塔子溝紀略》中)。大青山西麓還有遼代韓瑜墓、石片子遼墓等。

北票市境內,大黑山主峰平頂山,為北票市最高峰,海拔1074.4米,是本縣西北部的天然屏障和境內6條季節河的發源地。

建平縣境內,葦子溝山為最高峰,海拔1153.7米,成為建平\"屋脊\"。

淩源縣境內,最高山峰紅石砬山海拔1259.6米。

在建平縣北部努魯兒虎山的崇山峻嶺之中,斷斷續續地盤亙著一條被當地群眾稱為\"石龍\"或\"土龍\"的古代長城遺跡。經考證,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燕秦長城。

戰國時期,朝陽地區屬於燕國的領地。當時,居住在東北的東胡族經常侵擾燕國,雙方交戰頻繁。燕昭王時(公元前311年-前279年),為了防止被打退至漠北的東胡族卷土重來,設置了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又築起\"自漁陽至襄平的\"的防禦工事-燕長城。秦統一六國後,又將原秦、燕、趙三國的長城增修連接起來,形成了自甘肅岷縣至遼東的萬裏長城。\"燕秦長城\"的說法即由此而來。

燕秦長城曆經了2300多年的風雨蝕變,但在建平縣張家灣南山至蛤蟆溝北梁之間,至今還保留著長7公裏、寬約定俗2米、高1米左右的城牆遺址。其中燒鍋營子鄉化匠溝村北山上的一段保存最好,石砌結構仍清晰可見。另外,這一帶還發現了許多古代用於駐兵的屯糧的附屬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