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水晶之路通雪域(1 / 2)

我可以肯定的是那反射過來的紅色光芒絕對不是冰,一是顏色對不上,二是沒有那麼刺眼。

“那還等什麼呀,趕緊過去看看吧。”我是在老三身邊,小侯看我們發現了東西立刻就跟了上來,拓跋燾和拓拔嫣然也是發現了我們的異常,停下了腳步看我們要做什麼。

我們三個來到了反射紅光的東西跟前,兩把手電一起照了過去,這一照不要緊,我們頓時驚呆了,這是紅水晶,雖然沒有寶石那麼值錢,可是這水晶已成晶簇,絕對的罕見。

“這不科學呀,按說玄武岩裏麵一般不會見到這種東西的,而且數量還這麼龐大。”老三這次一反常態,居然不研究價值而是研究其根本了。

“不科學的東西多了,我們走了這麼久,你就敢保證我們還在玄武岩的範圍內嗎?”這的確是個問題,雖然我也是胡亂猜測的,不過看看水晶的圍岩就知道了。

“龍哥,這些水晶值不值錢,我不太懂。”這才是小侯現在最關心的。

不過我本著研究的態度還是要和小侯講一講水晶,知識多了不壓身,更何況小侯的確需要普及一下關於各種岩石的知識。

我開始給小侯說水晶,水晶是一種石英結晶體礦物,它的主要化學成份是二氧化矽,西方國家認為隻要是透明的都是水晶,所以水晶這個詞包含了無色透明的玻璃,也包含天然的水晶礦石。中國古老的水晶名稱是水精、水碧、水玉、晶石等十多種稱呼。因此,為了便於區分,國際上通常以(Rockcrystal)來特指天然水晶。 發育良好的單晶為六方錐體,所以通常為塊狀或粒狀集合體,一般為無色、灰色、乳白色,含其他礦物元素時呈紫、紅、煙、茶等。

當二氧化矽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結晶不完美的就是石英:二氧化矽脫水後就是瑪瑙;二氧化矽含水的膠體凝固後就成為蛋白石;二氧化矽晶粒小於幾微米時,就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礦物成分:針鐵礦、赤鐵礦、金紅石、磁鐵礦、電氣石、石榴石、雲母、綠泥石等形成了包裹體水晶,如發晶、鈦晶、綠幽靈等,發晶中則含有肉眼可見的似頭發狀的針狀礦物的包裹體形成。含錳和鐵者稱紫水晶;含鐵者(;呈金黃色或檸檬色 )稱黃水晶;含錳和鈦呈玫瑰色者稱薔薇石英,即粉水晶;煙色者稱煙水晶;褐色者稱茶晶;黑色透明者稱為墨晶。

結晶習性:結晶完美的水晶晶體屬三方晶係,常呈六棱柱狀晶體,柱麵橫紋發育,柱體為一頭尖或兩頭尖,多條長柱體連結在一塊,通稱晶簇,美麗而壯觀,形狀可謂是千姿百態。除了常見的長柱狀外,還有似寶劍形,有的若板狀,有的如短柱形,有的像雙錐。有的小如手指,有的大如巨石;有的不足半兩,有的重達300多公斤。第一代領導人的水晶棺最終選取優質東海縣105礦天然白水晶做原料。目前最大的一塊水晶也出自連雲港東海縣。

顏色:無色,淺至深的紫色,淺黃、中至深黃色,淺至深褐、棕色,綠至黃綠色,淺至中粉紅。

紫水晶:淺至深的紫色。

黃水晶:淺黃、中至深黃色。

藍水晶:淡藍、暗藍色。幾乎所有的藍色水晶都是人工合成的。

煙晶:淺至深褐、棕色。由於成分中Al3+替換了Si4+,受輻照後產生[AlO4]4-色心。

綠水晶:綠至黃綠色。顏色形成與Fe2+有關,市場上幾乎不存在天然形成的綠色水晶,通常是紫水晶在加熱成黃水晶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中間產物。

芙蓉石:淺至中粉紅,色調較淺。通常因含有微量的鈦(Ti)元素而呈粉紅色。可具有透射星光效應。

發晶:無色、淺黃、淺褐等,可因含金紅石常呈金黃、褐紅等色,含電氣石常呈灰黑色;含陽起石而呈灰綠色。

光澤:玻璃光澤。斷口處為油脂光澤。光澤,指寶石表麵對光線反射的一種光學性質。觀察水晶的光澤,可用手握著它,以燈光或窗戶投進來的光線看表麵反射,透明水晶亮度與光澤強弱有關。

透明度:水晶透明度與透過它的光的質與量有關。光線透明過厚度為1厘米以上的水晶碎片或薄片時,可以清晰地看到映出的圖像。如果底像不夠清楚,僅見輪廓,那便是半透明。

一軸晶正光性。正交偏光下所看到的一軸晶幹涉圖是獨特的,其黑十字臂未達中心,形成中空的圖案,俗稱牛眼幹涉圖。中心部分通常為淡綠色或淡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