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從容步行,就當乘車一樣。又借指人能安於貧賤,自得其樂。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曰:“顏斶願得歸,晚食為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娛。”
顏斶是齊國有名的高士,他應齊宣王之召進宮,沒有受寵若驚,就像在家裏一樣。當他隻走到距離齊宣王一定位置時就不再走近。宣王見了很奇怪,就呼喚說:“顏斶,走過來!”
不料顏斶還是一步不動,呼喚宣王說:“大王,走過來!”
宣王聽了很不高興,左右的大臣見顏斶目無君主口出狂言,都說:“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過來,你也叫大王過來,怎麼行呢?”
顏斶說:“我如果走到大王麵前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勢;如果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權勢,還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的好。”
齊宣王惱怒地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
顏斶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君王並不尊貴!”
宣王說:“你說這話有根據嗎?”
顏斶神色自若地說:“當然有。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就封他為萬戶侯,賞金二萬兩。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一個死的士人墳墓都不如啊。”
齊宣王無言以對,滿臉不高興。大臣們忙來解圍:“顏斶,過來!顏斶,過來!我們大王擁有千乘(一千輛戰車)之國,東西南北誰敢不服?大王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老百姓沒有不俯首聽命的。你們士人太卑鄙了!”
顏斶駁斥道:“你們說得不對!從前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的關鍵。從古到今,沒有能以不務實事而成名於天下的。所以君王要以不經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慚愧。”
宣王聽到這裏,才覺得自己理虧,說:“我是自討沒趣。聽了您的一番高論,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徑。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生!今後您就住在我這裏,我保證您飲食有肉吃,出門必有車乘,您夫人和子女個個會衣著華麗。”
顏斶卻辭謝說:“玉,原來產於山中,如果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麵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但他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所以我情願大王讓我回去,每天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平安度日,並不比權貴差。清靜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命我講話的是您大王,而盡忠直言的是我顏斶。”
顏斶說罷就要離去,齊宣王看其是個難得之才,想挽留。但顏斶意已絕,不容改變,隻得作罷,顏斶飄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