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蘇東坡和佛印禪師(1 / 1)

蘇東坡喜交朋結友,上自王公大臣,下至乞兒妓女,無不可做朋友。在他的一生中,曾廣泛結交和尚道士,特別是與佛印禪師,極為友好,你來我往,親密無間,留下許多軼事趣聞。

佛印禪師,自幼飽讀經史,博學多才。熙寧年間,因準備參加禮部考試,始前來京師暫住。那時,東坡在直史館任職,佛印慕名來訪,受到禮遇。他們一見如故,互相敬重,又經常一起論文賦詩,遂成了莫逆之交。

一日,他們到一座寺院遊覽。

走進前殿,看見兩尊神態威猛的金剛神像,東坡問道:“這兩尊金剛,哪一尊重要?”

佛印隨口答道:“自然是拳頭較大的那一尊啊!”

走進後殿,看到觀音手持念珠,東坡又問:“觀音既是菩薩,為什麼還要數手裏的那串念珠呢?”“噢,”佛印說,“她也像凡人一樣禱告呀。”“她向誰禱告呢?”“咦,她向觀音菩薩禱告呀。”“她自己便是觀音菩薩,為什麼要向自己禱告呢?”佛印忍俊不禁笑笑說:“這是求人不如求己嘛!”於是兩人同聲大笑起來。 佛印雖然做了和尚,但是仍然非常灑脫,常與東坡一塊飲酒吃肉,無所禁忌,不受佛門清規戒律的束縛。 一回,佛印聽說東坡要到寺裏來,便叫人燒了一盤東坡愛吃的紅燒酥骨魚。魚剛端來,東坡恰好走到門外。 佛印聽到東坡的腳步聲,想跟他開個玩笑。正好旁邊有一隻銅磬(佛寺中缽形的樂器),順手就把魚藏進磬中。

東坡早聞到魚的香味,滿以為又有魚肉吃了。一看飯桌上沒有魚,而香案上的銅磬卻倒扣著,心裏自然明白;卻佯作不知,坐下來就唉聲歎氣,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佛印感到奇怪。他素知東坡是個樂天派,笑臉常開,可今天怎麼啦芽不由得關切起來。

“大詩人,為何愁眉不展呀?”

“唉!你有所不知,早上有人出了一個上聯,要我對下聯。整整想了一朝,才對出四個字,所以心煩。”

佛印半信半疑地問:“不知上聯怎麼寫?”

“向陽門第春常在。”

佛印聽了心中好笑,這副對聯早已老掉了牙,誰人不曉,無非存心耍我,且看他葫蘆裏賣的什麼藥,於是也若無其事地往下問:“那麼,對出哪四個字呀?”“積——善——人——家……”東坡故意一字一頓地念出來。

佛印不假思索地大聲接著說:“慶——有——餘!”

東坡忍不住哈哈大笑說:“既然磬(慶)裏有魚(餘),為什麼不早拿出來嚐嚐呢?”此時佛印才知中計。接著兩人撫掌大笑,開懷暢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