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兼有太極拳和劍術兩種風格特點,輕靈柔和,綿綿不斷,重意不重力,優美瀟灑,劍法清楚,形神兼備的劍術演練風格。
在演練太極劍的過程中,要重視每個動作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具體在演練中要分初級階段和提高階段。
而風易寒雖然隻是匆匆學來,但對於應用此劍法的關鍵點,他經過張三豐的點撥,火候掌握已差不多了。
麵前這個倭寇雖然刀法怪異,但是萬法不離其宗,據說倭寇的祖先亦秦朝時的徐福,他們的武術劍道什麼的都是仿照秦時的武術,所以說來也不過是華夏傳出去的一支。
雖然他們數典忘宗不認祖先,但在怎麼說他們的武術源於華夏,既然源於華夏,就有法破之。
狄盛駒見風易寒劍法突然劍犀利無比,頓時心生大駭,他本是倭國的浪人,而自己所使的也是浪人刀法,倭國浪人是一群失去奉祿四處流浪的武士,居無定所,四處漂泊,類似乞丐。
而精神世界又不同,浪人一般認為自身高尚的一類人,他因為在倭國已生存不下去,便來到了中國,因為刀法奇特怪異而受到錦衣衛的賞識,加入了“錦衣八刀”,成為了八刀之中的“浪刀”。
“喋血八刀”是錦衣衛中武功最厲害的八位刀客,是皇帝用重金從江湖中娉來的八大武林高手,他們分別稱作“城刀、詭刀、血刀、唐刀、夢刀、狂刀、霸刀、浪刀。”
狄盛駒的刀法排在八刀之後,排名最末的刀客刀法都能如此詭異,可見其他七位刀客刀法會到什麼地步?
狄盛駒被稱作“浪刀”又兩個原因,第一他是倭國浪人,第二他的刀法一旦使出如大浪席卷,大氣磅砣威勢嚇人。
此刻他與風易寒對陣,使用的則是倭國傳統的刀法,因為他不把傅夕歌放在眼裏,二人你來我往,膠著之下,又過了二十餘招,風易寒環舞長劍,發揮得愈發淡定自如,遊刃有餘。
隻見他劍身平環,攤平長劍,自異側下方經胸,向同側前上方挑來,劍尖略高於頭,劍刃順風貫下,削至對方手腕,狄盛駒怪叫一聲,長刀連翻幾翻,步子向後急退,正握手中的長刀欲意突刺。
此刀又名“讀心法”,即是武士一招定輸贏時所用的讀心術,刀法關鍵就是瞬間讀取對手的心理判斷出其閃躲的位置,如果判斷成功便可連續突刺數刀,但第一刺若失效,恐怕就無命使出刺殺了,所以不容許有任何失誤!
所謂“高手過招,成敗就在瞬息間”,狄盛駒剛開始還不把風易寒放在眼裏,但在自己拚命強攻之下卻無法突破對方的防守,還數次被對方的劍法反製。
他現在已不敢小覷麵前這個毛頭小子了,而且自己的刀也不敢與對方的劍硬碰,他幾次交戰下來,感到對方劍氣中的無形殺氣,已挾裹著衝天之怒,自己如何敢硬扛,所以他隻得邊打邊換招,所有浪人慣使的刀法都匆匆在腦海中過了一遍。
風易寒長劍由前向後上方或後下方劃孤抽回時,力道沿著劍刃滑動下去,同時鬆腰,肩鬆沉,協調,腰勁帶,劍不太貼身,手抱圓,暗暗蓄勁,趁對方突身搶攻之時,長劍突然劍尖沿臂穿出,力點頂於劍尖,腰沉胯挺,腳步迅速移動,身子帶著劍氣在原地打了一轉,對方長刀戳到時,已被他泥鰍一般帶過,而自己的劍尖卻已叉進對方左臂。
左肩受傷,狄盛駒發起一聲怪叫,身子往右側猛移,臂膀竟被風易寒的泰阿劍挑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