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裏麵,文彤作為一個剛剛出爐的向導帶著文輝圍著蘇州轉了個遍。
文彤將她所聽過的典故都現學現賣的說了出來,文輝讀書,也從書中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雖然詩詞中描寫的不少,親眼來看還是第一次。
有妹妹這麼一個一直調解氣氛的人在,整個遊覽的過程歡快、節奏性也挺強的。
這邊文輝在遊山玩水的時候,京城裏麵的文淵終於收到了弟弟和母親相聚在一起的消息,文輝總算是安全抵達了目的地,後麵有些動作他可以心無旁騖的展開了。
文輝在燈前輕輕的燒掉了剛剛送來的信件,弟弟安全了,就夠了,現在可以開始給王家布局了。
高大人的女兒是這次的導火索,雖然她是無辜的,可也因為她才使得文輝吃了這麼一個啞巴虧,所以她也要對這件事情負上一定的責任。
文淵的牽連還是挺廣的,說白了就是護短,現在真正吃虧了的是王家,兒子被打了,老子被皇帝教訓了。
本來打算等上一陣子在報複的文淵也因為文輝的離家,決定提前下手了。
至於後果,相信文淵事情能做的滴水不漏的。
高姑娘容貌秀麗,才清過人,當然不是一般的庸脂俗粉能比。
本來王遠達所謂的道歉就已經京城裏麵的人都知道,王遠達對高大人的女兒有意,高家似乎是相中了文輝,因此王遠達找了文輝的麻煩。
等到文輝離京,事情的風波又上了一層,希望文輝當女婿的人家不少,可王家的做法,本身就讓高家也陷入了這場風波。
流言蜚語的本來就有不少,說的人也多,這讓高姑娘快哭腫了眼睛。
當然在這些流言中文淵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讓本來就有的傳聞又熱鬧了三分。
這隻是文淵進行的第一步而已。
別人的嘴是管不住的,真正泄密的還是王家,通政司折子上麵的事情知道的人多了,本來就不是什麼秘密的事情,王夫人為了滿足兒子的願望,加油添醋的將事情傳了出來。
她的兒子因為高姑娘都被人打成了這個樣子,讓你高家千金嫁過來也就算是賠償了。王遠達的傷有文輝打的,更多是王府打人的人,當然還有王公爺的奉獻了。
王公爺對王夫人的做法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皇上折子上麵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至少這不是王家泄露的,皇帝能讓王家知道,那就不是秘密。
其他的家族也都有他們的渠道可以獲得,王家做的,隻是突出了王遠達對高姑娘的情誼,這麼一來,王遠達的名聲頂多就是再被說上幾句,可是高家就不好說了。
雖然本朝風氣開放,可是也沒有到了能被人隨便戲說的程度。
如果說高家還能有幾分解釋的話,文淵火上澆油,讓傳聞更加的形象了,高家隻能是有苦也說不出了。
文淵對高姑娘的報複也就到此了,當然後麵的行動也跟他所謂的傳聞有關係。
本來這些就是王家傳出來的,人雲亦雲,有幾分變色那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沒有人意識到文淵在這裏起到的作用。
這個時候,京城裏麵的人都知道了王家對於高家的態度,因為高姑娘的原因,王家差點和寧家交惡,好在緩解了。
現在流言這麼一起,加上高姑娘說的不易早定親的消息,也就沒有人來上門提親了。
王遠達對於這一點倒是高興異常,估計高小姐花落他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正是因為這一點,王遠達在被父親警告過了以後,其他方麵如果說是有所收斂的話,在對待高姑娘的態度上,倒是有些變本加厲了。
王遠達逢人就是一副樂嗬嗬的樣子,看來這一頓打沒有白挨,媳婦差不多是保住了。
王遠達想的很好,估計的也沒有錯。
如果文淵不插手的話,憑借王家的權勢,高姑娘真的有可能嫁到王家去,畢竟王公爺的家世還是不錯的。
王家現在已經擺明了,高姑娘是他們家看上的,一般也沒有人願意和他們作對。
王遠達對高姑娘那是一見情深,文淵就在這個方麵打主意。
高家母女常去寺廟拜拜,原來她們還是有固定的日子,現在可不是了,經常改變行蹤。
可是要知道高家的行動不難,文淵在這方麵做的要比王家好的多,王遠達是有他的消息來源,文淵不是,他是守株待兔,反正就在高家不遠,還有出城的必經之地注意著,隻要高家有了動靜,他準備好了的人就開始行動。
文淵準備的什麼人呢,她找了身材個子,從背麵看過去很像高姑娘的人,連同轎子等都相似,隻要高家出門了,那麼文淵安排好的人也隨著出門,轎子等都在城外,人倒是在城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