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家的家族族譜上,有多達十二名宰相之稱,幾乎每一個花家的後代從出生開始,就多了一種光環,長大後必然是做宰相的人。當然,僅限男子。
不管徐國還是牧國,曆代宰相都從沒有女子任職過,這一點誰都還不想去改變,即使哪天出了一位女宰相,肯定也是牧國的,徐國的重男輕女現象比牧國更加嚴重。
甚至在徐國一些偏遠的地方,女子隻是用來生育的工具罷了,完全沒有地位可言。
當然了,基於這種現象,花家一個諾大的家族至今才出過十二名宰相過。
之所以說“才”,則是因為在徐國,花家已被神化,甚至在民眾心裏,蒙家都比擬不了這個家族的傳奇。
這麼說吧,如果哪天蒙家失勢了,一夜之間家族覆滅,然後被取代,民眾很快就能接受這個現實,畢竟徐王的信任是有限度的,信任這種東西,也許哪天說沒就沒了,而若是蒙家還保持著絕對忠誠,寧死不反的話,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所以想明其中原由,大家都還相對可以理解的。
可如果哪天花家中落,民眾們就無法接受了。
曆代宰相都是姓花,突然哪天換了其他姓氏,就有種徐王換了姓氏的感覺。
相傳曆史上的確有一次這樣的情況發生,花家那一代才華橫溢,最具治國大略的人仿佛厭倦了朝堂的生活,突然決定背井離鄉,要到大陸上闖蕩闖蕩,甘願做一個吟遊詩人,對此,大部分人認為他能夠放下一人之下的權勢去過閑雲野鶴的生活,很了不起,但也有少部分人認為這是一種對帝國不負責任的態度,是的,這麼想或許對他很不公平,但他出生在花家,又是當代最優秀的花家子弟,這已成了一種責任。
按照這少部分的想法,他就應該安安心心呆在帝都,等待他父親退休後那天就頂替上去。
可惜他沒有那麼做,任何人的勸阻和挽留都阻擋不了他那顆向往自由、厭倦權勢的心。
他一走,花家當時的其他子弟都沒能當上宰相,因為當時徐王想趁此機會改變曆代的腐朽,捧一個新的家族,一個絕對效忠自己,自己也絕對信任的家族。
恰好花家最優秀的一人自動棄權,恰好徐王想捧的那個家族的人裏也出了一個極為優秀的子弟,毫不誇張的說,這兩個人的優秀程度可說不相上下。
但意外發生了!
一聽說宰相不是花的人之後,民眾不幹了!
從最初的進言至集體遊行,徐王都已雷霆般的手段壓了下去,同時為了鞏固新捧這位權貴的威望,特地將上任以後完成的功績誇大公布了出來。
哼!
徐王絕對信任蒙家,卻對花家有所保留。
當然,這也是曆代徐王的一個通病。
試想,蒙家負責打仗,哪裏一有動亂,立刻擺平,徐王和蒙家可說是站在同一戰線的,對待打仗的事情,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有時候甚至不管對此,為了以防後患,打了再說,所以雙方的目標都是一致的,也因為蒙家兵權在握,徐王即便是想對蒙家做什麼,也不得不掂量。
久而久之,哪個帝王心裏還沒點不愉快呢?但這種事情,又怎麼去向蒙家發泄?
於是,花家就成了一個發泄的對象。
在花家輔佐徐王治理帝國的無數個年頭裏,在多少個別人看不見的夜晚或角落,徐王和宰相甚至會因為一件事情吵得天翻地覆!
治理國家不是那麼簡單的,任何一個決斷都沒有絕對的對錯,那麼兩個人都懷著同樣的目標,卻很容易發生分歧,時間久了,再大度的帝王心裏總會揉了些沙子吧。
曾經那位不惜放棄一國宰相而自願當一個遊曆大陸的詩人的花家後人,在臨終前感慨稱道:“人們隻看到眼前的光鮮,又哪裏看到背後的心酸,我不後悔昔年的決定,自由的活著總比在深宮裏當一個受氣包要好的多,哪怕很多人將這份工作看成是一種榮耀。”
當然,這句話沒有哪位史官敢記載下來,隻流傳在花家的家族之中。
而這位向往自由的詩人離開後,那個被徐王捧起來的家族,輝煌不到一個月,就被徐王承受不住民眾的壓力給廢除了,甚至在民眾看來,是這個家族動用了不可告人的手段強取豪奪來的宰相,那位隻當了半個月的宰相在五十壽辰前夕被狂人者刺殺。
發生了這一切後,徐王雷霆大怒,但他卻什麼都不能做!
花家和蒙家,是徐國的兩大家族,其影響力甚至蓋過了帝王家族!
對此,徐王不是不想遏製,而是無法遏製,他可不想再重演一次昔年的慘劇,這樣的慘劇無疑是在增加幾家之間的裂痕,同時也是在很很扇自己的耳刮子。
直到這一代徐王繼位,以寬廣的胸懷樂聞兩家交好,甚至不惜促成兩家親近,非但沒有搞帝王權術,而是對兩家都抱著絕對信任!
這樣的行政手段效果極佳,不僅維持了三家一直以來的君臣和平,也獲得了民心。
民眾想的很簡單,和平!
和平才是最重要的,隻要整個帝國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而徐王做的最合民意的一件事情就是:將宰相職位空缺出來,直到花家出現一位有資格擔任的人選。
至今徐國的宰相一職還空缺著,寧缺毋濫。
事實上,花家真的沒有能夠擔任宰相之職的嗎?
當然不!
民之所向可以約束徐王,卻無法約束花家的人。
自從那位自由詩人留下那麼一番遺言之後,出奇的,花家再也沒有湧現出過“宰相之才”。
或者更準確的說,花家每一個人都開始藏拙,不願扮演深宮裏“受氣包”的角色。
而說起這位三條腿的姑娘花離牧,正是當代花家之中最優秀的人才,堪稱宰相繼承人。
是的,宰相一職空缺了太久,一個帝國萬萬不能缺少這個職位,而花離牧的橫空出世正好將這個空缺職位填補上去。
民眾看好他,就連近年來交好的蒙家也有意向徐王推薦。
其實徐王當然明白花離牧是最佳的人選,徐王甚至不下三次親自拜訪花家,便是想讓花離牧趕緊了了這件事情,畢竟近幾年來,大陸又有動蕩的勢頭,徐牧兩國邊境摩擦的越來越頻繁了。
但每次都被花離牧以“尚且年幼”的借口婉拒了,徐王都快被逼得強行下王旨了。
不過徐王並沒有這麼做,原因麼,自然也是花離牧的確太年輕了,雖然有著與之匹配的能力,但堂堂一國宰相居然讓一個未滿三十歲的中年人來擔當,未免太兒戲了些,而若是真的強行冊封一位的話,花家還有幾個資曆比較老的,更為適合擔任這個重要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