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考慮(2 / 3)

“但是,他們至少有一個共同點。”阿宇話鋒一變,略有幾分淩厲的味道,“你看看他們!他們可曾是狗爺你口中的雄獅?你從他們的眼神裏,可曾看到了戰意和凶狠?戰爭已經開始,甚至都已經結束了,我們占領了饒城,城牆上飄揚著劍國的旗幟,他們可曾反抗過?難道這就是狗爺所顧慮的?”

“哼,強詞奪理!任何帝國的邊境,都是龍蛇混雜,這些人早就被戰爭折磨得失了銳氣,隻圖短暫安樂,心中哪有什麼歸屬感,更別說蘇醒咬人了!”諸葛狗爺冷冷道,“但是我保證,從饒城以南,最多再攻兩個城市,你就必然會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帝國子民!一旦激怒了他們,別說你有十萬兵馬,即便是百萬,也教你收起自負!”

“自負麼?我阿宇何曾是一個自負的人了?”阿宇嘴上如此說,臉上卻並未生氣,“我承認,狗爺你說的很有道理,不用三個城市,饒城已是終點了!以我的估算,我若是舉兵往南,最多再進三十裏,便無法寸進!但是……”

“但是什麼?”諸葛狗爺問道。

“但是,我若不舉兵南下呢?帝國子民,想來不會為牧國失去了饒城的領土,而來為難於我吧?”阿宇說道。

“你的意思是……”

“不錯!我說了,我本沒有什麼野心,我之所以走到今天這一步,全都是牧王逼的!私人恩怨,何須屠國!但若是牧王要利用世俗力量來找我的麻煩,我阿宇絕不可坐以待斃!但如此一來,狗爺認為是誰在激怒著頭雄獅呢?”阿宇道。

諸葛狗爺忽然明白了阿宇的意思。

阿宇看來確實是聽進了自己的話,不再往南,而是擁兵自保,固守現有地盤,讓饒城也歸納進黃沙鎮的管轄製度,重新建立一個劍國。

不擴張領地,隻艱守。

如此一來,自然不會激怒牧國子民,非但如此,反而還占得先機,讓牧國不敢輕舉妄動。

是的,諸葛狗爺所顧慮的,帝國又何嚐不顧慮呢?

說白了,百姓是最現實的,誰能讓他們安穩,他們就支持誰。

要是阿宇能夠平息戰亂,將自己這塊地盤經營好,再利用手底下十萬兵馬,替領土內的百姓謀得一份安穩,久而久之,自得民心。

一旦得了民心,誰再來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也就是說,阿宇要打造一個微型的帝國,做到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就像……以前的黃沙鎮一樣!

確切來說,隻是將饒城合並過來,再改個名字罷了!

諸葛家經營黃沙鎮已久,自然明白其中的可行性。

而且別忘了,黃沙鎮已經做到了阿宇所幻想的一切。

誰要是敢動黃沙鎮,鎮民們所發揮出的力量,是無可限量的,曆史上這樣的例子還少麼?

黃沙鎮能保全至今,不靠一兵一卒,這便是團結的力量!正是因為想要守護最後的淨土,才有了團結的心,才變得強大!

毫無疑問,要是按照阿宇的方法做下去,劍國勢力,就會在極短時間內,變成另一個放大的黃沙鎮!

別忘了,阿宇手裏還有兵!有土地!有子民!有黃沙鎮不曾有的各種條件資源,能夠容納更多的人口,甚至吸引更多的在逃通緝犯!

有了這些,便可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張……擴張方向麼,自然不是往南,而是往其他三麵!不說別的,塞爾城和饒城性質差不多,現在等同一座空城,隻要阿宇有心,就能利用手中力量奪過來,然後東西兩麵大有開發價值!不出十年,劍國麵積,堪比兩個大型城市,這絕對是有可能的!

那麼,徐國和牧國會坐視阿宇壯大麼?

不會!

按照阿宇所說,牧王本來就和阿宇有私怨,牧國是肯定坐不住的,尤其是阿宇現在所在的地方,本就該是牧國領地,身為一個帝國,被叛軍侵略了領土,哪怕是出於強國尊嚴,都必要會奪回來的。

所以,最先坐不住的,肯定會是牧國!

若真如此,那對阿宇來說才是大大有利!

不怕牧國舉兵來犯,就怕牧國歸然不動!

以阿宇現在手裏的兵力,稍加訓練,和使上一些手段,短時間內便可有一定的戰鬥力,就算時間上來不及,或者訓練手段不足,也能暫時利用饒城和黃沙鎮的地理優勢躲上一躲,等到帝國軍鬆懈時,再將地盤搶回來!

無數黃沙鎮先輩已用實戰經驗說明了這個戰略的可行性!

那麼有人可能會想,阿宇的目的不正是收攏民心麼?若是頻繁爆發戰爭,怎麼穩固民心?

至於這個問題,就絕對不必擔心了!

這裏是什麼地方?饒城!黃沙鎮!

黃沙鎮鎮民,乃至饒城子民,真的對帝國有歸屬感麼?

打仗……他們早就習慣了吧!

這麼說吧,他們現在為什麼還在這裏?正是他們早已經習慣了,除了這裏,他們很難再去適應別的地方的生活,況且人都有一個故鄉情節,他們既已在這裏紮下根來了,就很難再換新地方了。

至於培養他們的歸屬感,這就更好辦了!

以前饒城的土地不是都歸帝國守備府劃分麼?

那麼現在饒城既然是阿宇的地盤,阿宇大可將土地劃分出去,給士兵們的家屬,或者分發給饒城子民,總之,讓饒城變得大家的地盤!

再說,隻要手段得當,阿宇很簡單就能把士兵訓練出來,即便這需要一段時間,別忘了饒城還有諸多高手坐鎮,讓高手們先抵擋幾戰,也不至於實施第一套暫避計劃了。

總之,地方就在這裏,作用遍地資源,隻要阿宇操作得當的話,很快就能在饒城紮穩腳跟,別忘了,這並非是一種革新,隻要按照黃沙鎮的製度照搬過來就行了。

唯一不同的是,人數較多,且必須培養自己的軍隊,那麼就必須拿出一部分資源,用來安頓士兵們的親屬了。從長遠來看,這一步必不可少。

試想,帝國從南至北,幾萬裏路程,光是一場仗下來,至少來回兩個月的路程通報,帝國每年能發動多少次戰爭來攻打繞城?

而這段時間,足夠阿宇規劃出樣子了。

況且,饒城地處邊境,臨近徐國,前段時間由於徐國兩國再次爆發戰爭,現在兩國外交官隻怕忙著交涉呢,值此敏感時期,邊境軍隊數量是不允許出現太多的,小有摩擦或許有,但絕不可能再爆發大規模的戰爭了。

大規模戰爭麼……嗬嗬,已經過了那個時候了。

曆史上,此類例子不在少數。

兩國打仗,有時比的就是速度。

打個比方說,此次如果沒有阿宇的參與,牧國奇襲拿下塞爾城,徐國反應過來,派兵收回失地,若成功收回,雙方自然沒啥好說的,兩國外交官唧唧呱呱一段時間,就此作罷,畢竟沒有一方受到實際損失,至於誰i先動的手,重要麼?兩國本來就是敵對國家,不打仗才怪呢,反正隻要雙方都沒領土上的損失,一切就都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