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五千破城(1 / 2)

“劍國目前存在諸多弊端,戰亂期無法征稅,百姓對帝國無歸屬感,高層核心人才的欠缺,軍隊管理製度等等,幾乎每一個都是致命的。”

花離牧好像是在自言自語,眼神也從那封斥候送來的密報,轉移到了最近正在看的一本書籍上:“可是,這樣一個外表強大,內裏千瘡百孔的帝國,卻有些無從下手……問題出在哪裏?”

聽著花離牧的分析,一幹武將不以為然。

這番分析,可以說每一條都是錯誤的,至少是不恰當的說法。

無法征稅,民眾應該高興才是?

百姓對帝國的歸屬感,無外乎帝國能否給予他們安穩,從目前戰事從未波及到饒城來看,這一點饒城做的很好,百姓應該很感激這個所謂的“劍國”才是,當然,時至今日,這些人心中依舊不認為這個“劍國”是一個帝國。每個新鮮的名詞,短時間內很容易讓人去接受,尤其還是一個帝國。

況且古往今來,不知多少叛軍樹立旗號,割據領土稱王,最終不都化作黃土?

一個帝國的誕生或許很容易,但想要長存,何其困難,他們並不認為這個渺小的“劍國”能存在多久,心裏對“劍國”的定義,更偏向於有組織的叛賊小團夥。

然後是高層核心人才的欠缺,這一點他們非常不認同,武將出身的人更信奉實力,而不在乎資曆,從這次饒城能夠吞下第七兵團來看,對方著實了得,怎能說人才欠缺呢?

再到軍隊管理製度……

這些武將並非沒有消息來源,實際上這段時間斥候對黃沙鎮的情況摸了個底兒,每份送到花離牧手上的消息,他們都被告知了,劍國能夠在段時間內利用諸多手段分化重組這支軍隊,沒有造成大型的反叛嘩變,已屬高明,可見,對方再軍事管理方麵,比他們這些人有能耐多了。

按照花離牧所說,對方這樣還不行,那豈非說明他們都是酒囊飯袋嗎?

沒人願意承認自己的無能,尤其是徐國武將,天生骨子裏透著武勇,通常誰要是不服氣,或者鄙夷自己,首先上去就是幹一場來彰顯自己的能力。

當然,軍事才能也是能力的一種,甚至可以說很重要的一種,他們怎麼能服氣?

最後說到“無從下手”,笑話,這些武將第一個不服。

以他們的看法,當下之際,是趁著劍國內部不穩,自己調集一半兵力,不!這樣一支不團結的軍隊,甚至隻需己方一半的兵馬,就能拿下!

是的,隻要一半就夠了!

牧國第七兵團雖然號稱精銳軍,可是在當下對劍國毫無忠誠可言,在精銳軍眼裏看來,劍國叛賊和徐國軍隊恐怕都是相當的敵人,所以真打起來,能指望這些精銳軍幫劍國?哼,隻怕到時候不窩裏反就算好的了。

其次說到劍國的那支忠誠力量,根據此次消息,對方能將帝國軍擊潰,一半原因是帝國精銳軍被重新編散的原因,當然,也不排除那支鐵家軍確實有些實力,畢竟每日草原上的操練,大家夥都是有目共睹的,但一支軍隊雖然嚴格,可這才操練了多長時間,總有不足的地方。

而最致命的是,這支騎兵,都是新兵,也就是沒有真正見過血,上過戰場的騎兵,這樣一支軍隊,在戰爭中所能發揮出來的力量不足為懼。

再說,和徐國比騎兵?這不作死麼?

所以,劍國雖然千瘡百孔,卻並非是花離牧所說的這些弊端,最大的原因,是兵力衰弱!

拚兵力,以目前塞爾城的兵力,完全可以碾壓劍國!

讓諸多武將費解的是,花離牧為何遲遲按兵不動?

老實說,若非看在花離牧之前用計謀,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將塞爾城收回,趕跑第七兵團的手段上,這幫武將隻怕早就不聽他的了。

也因為,花離牧姓花。

這時候,一名武將忍不住疑惑,問道:“花將軍,依末將拙見,此時發兵是最佳時機啊。”

花離牧麵色不改,依舊盯著那本書,若非回答了,別人還以為壓根沒聽見這名武將的話呢,他淡淡道:“侯賽將軍,你似乎忘了我們此次出征的目的。”

這名叫做侯賽裏的武將一怔,旋即道:“末將不敢忘!”

“哦?那說來聽聽。”花離牧道。

侯賽裏別開頭,明白花離牧的意思,並非是真想讓他說,而是想讓他閉嘴!

花離牧接著道:“此次前往邊境,軍令是收回塞爾城,眼下我們已是大獲全勝,順利完成命令,何須多生是非?”

掃了掃諸武將的臉色,他在當前看的一頁上折了個角,慢慢合上書卷,抬頭平視著侯賽裏:“侯賽將軍,我知道你的想法,包括你們大家的想法,事實上我很了解大家的心情,我花家畢竟不是武勳世家,或許在治國一道,我花家有獨到之處,但比起行軍打仗,萬不如蒙家。各位都是蒙將軍一手提攜起來的勇將,行軍在外,不光要對得起帝國,更要對得起恩師的威名,當然,個人的私心建功立業也是人之常情,我很理解,雖然我生來就沒有你們各位的煩惱和鬥誌,但我是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