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熒光導航,精準助“殲”肝髒腫瘤(1 / 2)

熒光導航,精準助“殲”肝髒腫瘤

名家麵對麵

作者:邱婷婷

原發性肝細胞肝癌(簡稱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由於它早期症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而一經發現半數以上患者已處於中、晚期。中、晚期肝癌患者如不治療,一般平均生存時間隻有3個月左右。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手術治療,是提高肝癌治療效果的關鍵。

但腫瘤通常在肉眼可見範圍外還有一定延伸,所以,過去外科醫生在切除腫瘤時通常“憑感覺”進行一些延展切除,因為切得不徹底或少切會造成複發。但是,如果多切又會對患者造成傷害。近一年,重慶市腫瘤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鄧和軍帶領團隊,在肝癌切除手術中采用熒光導航進行輔助,可以“點亮”腫瘤細胞,使手術更加精準、快捷。

七成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期

“肝癌發病隱蔽性十分大。”鄧和軍主任表示,在門診,絕大部分患者是出現腹脹、疼痛時才會來就診,而這個時候,70%以上的患者都到了中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這主要有兩方麵原因:首先肝髒隱藏在腹腔深處,占的體積較大,空間的伸縮力也比較大,所以腫瘤小的時候產生的症狀不明顯或無任何不適,很多人不會選擇去就診。另外,如果腫瘤恰巧長在肝髒正中央,且肝體積沒有明顯增大,肝包膜張力不高,沒有影響到周圍的神經,也可能不會出現疼痛。

其次,肝髒代償性很強。對於正常人而言,一般隻要有30%的肝髒功能正常,就足以維持人體正常運轉。有些腫瘤雖然已侵犯到肝髒,甚至侵犯到血管,但隻要有30%的肝髒沒受影響,就不會表現出肝功能衰竭症狀。鄧和軍主任說,這並不意味著患者可以高枕無憂,因為腫瘤的生長速度極快,等腫瘤細胞把肝髒都侵犯了,便會出現黃疸、腹水等症狀,這時已經是晚期了。

肝癌術後易“死灰複燃”

鄧和軍主任介紹,近些年,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肝癌的治療出現了很多新興的方式,如:介入血管栓塞治療、射頻消融治療等,雖然相對傳統手術治療降低了肝癌的複發率,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能取代傳統手術,因為各種治療都有優缺點。

具體講來,外科手術能暫時去掉大的腫瘤,不存在化療耐藥、放射抗拒等問題,但易殘留微小的癌灶,並且對肝髒功能也有較大的負麵影響,術後易發生斷麵的複發或肝功能不全等並發症;介入血管栓塞治療可重複性強,對巨大腫瘤可1月做1次,但很難徹底的消滅癌細胞;射頻消融治療可一次消融不同肝葉多個腫瘤,創傷小,恢複快,但當癌灶的體積較大時,往往存在消融不完全等問題。由此可見,肝癌切除術、血管栓塞治療、射頻消融術等手段都難以一次性完全消除所有的肝癌病灶,治療後癌灶就會存在殘留和複發的可能。鄧和軍主任說,複發的早晚取決於肝癌的惡性程度和清除肝癌病灶的徹底性,惡性程度越高,癌灶越大,治療的徹底性就越不能保證,複發的可能性越大、越早。因此,及早發現,並盡可能清除所有的腫瘤病灶,才能降低肝癌的複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