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1 / 1)

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

用藥之道

作者:吳金蓮

吳金蓮,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從事臨床和教學工作40年。擅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頭痛、中風後遺症、失眠、更年期綜合征(已改稱圍絕經期綜合征)、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甲亢、月經失調、婦科炎症、皮膚病等,尤其是相關疑難雜症的治療,經驗豐富。曾作為國家醫療隊專家組成員派駐俄羅斯從事醫療工作,深受俄方讚譽。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消化係統中最常見又難以治愈的多發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包括抽煙、嗜酒,喝濃咖啡,膽汁反流,幽門螺杆菌感染等,同時與精神緊張、憂慮、抑鬱等心理不健康因素密切相關。它可以引起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導致胃膜血管舒縮功能紊亂。西醫對此病是進行對症治療,一般是:吐酸水用製酸劑雷替丁、西米替丁等;止痛用阿托品;助消化用酵母片、乳酶生等;缺乏胃動力,用嗎丁啉、莫沙比利。效果一般不理想,一旦停藥,複發率較高。

中醫學沒有慢性淺表性胃炎一說,一般將其納入中醫學中的“痞滿”、“胃脘痛”、“嘈雜”等病證範疇。中醫中藥治療此病有一定的優勢。本人近年根椐辨證論治的方法,采用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療胃陰虧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取得較好效果,病友反應好。現推介如下:

方藥

沙參、麥冬為君藥;玉竹、天花粉為臣藥;甘草、生扁豆為佐藥;冬桑葉為使藥。此方甘寒生津,清養肺胃,主要用於燥傷肺胃陰分,口燥咽幹,大便幹結,舌紅少津,脈細。

方解

方中沙參、麥冬清養胃陰。玉竹、花粉生津解渴。生扁豆、生甘草益氣培中,甘緩和胃。配以冬桑葉,輕宣燥熱。七藥合而成方,具有清養肺胃、生精潤燥之功。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症狀一般表現為腹部不適,彌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伴噯氣、惡心、反酸,消瘦,麵色無華等。

隨證加減

根椐臨床上不同的表現,加減不同藥物。如,形寒肢冷表現腎陽虛的症狀者加熟地、附子溫中滋陰;不欲飲食,胃口差,慢性腹瀉,加厚樸、茯苓、山藥、葛根,健脾燥濕生津;腹脹者加陳皮、枳殼、砂仁溫脾理氣;心中嘈雜、反酸者加煆瓦楞子、海螵硝溫胃製酸;伴有噯氣、惡心加旋複花、柿蒂、沉香降氣止嘔;有灼痛者加石斛、白芍、延胡索、川楝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滋陰養胃,健脾祛濕之功。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沙參、麥冬有含有多種甾體、胡蘿卜素、黏液質、糖類,有升高白細胞,提高免疫功能,促進抗體、補體、幹擾素、溶菌酶等免疫物質的產生,提高胃腸道受損細胞的修複。玉竹含豐富的蛋白質、尼克酸、維生素,對促進食欲、滋陰降火有很好的作用;天花粉含有多種酶,還有丙氨酸、酪氨酸、賴氨酸等,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此方劑量,根椐患者病情輕重緩急的不同,酌情加減,除甘草為調和之藥劑量不宜超過8克,礦物質藥物可稍大外,一般每藥在10~20克為宜。

注意事項

在治療的同時一定要囑咐患者戒煙戒酒、少鹽飲食,平時要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避免進食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等食品;不要吃過冷、過熱的食物;不要吃煙薰火烤、油膩難消化食物,最好吃新鮮清淡食物;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一般情況下,不要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如萘普生、雙氯酚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