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養生益壽文摘(1 / 3)

養生益壽文摘

健康生活

久坐者常鬆肩

對久坐辦公室一族來說,鬆肩算得上一門“必修課”。這個群體每天的運動量有限,平日肩胛周圍的肌肉,都處於緊張狀態。久而久之,肌肉緊縮變硬,壓迫血管,阻礙血液循環,就會出現肩膀酸痛等症狀。鬆鬆肩可以活血、活躍關節,同時增強肌肉活力等。

鬆肩可以分為4個步驟:

1.直立聳肩:上身正直,把肩使勁往上聳,吸氣,屏住默數10下,然後呼氣放鬆,雙肩自然落下,重複15次。

2.雙肩繞環:上身正直,兩臂下垂,讓雙肩後展,做繞環動作。雙肩用力向後轉動10次左右,再向前轉動10次左右。

3.常拍肩膀:用左手握拳拍右肩膀,右手握拳拍左肩膀,連續拍打20下。用按摩錘敲打的話,則能達到更省力的效果。

4.拉伸頸部:站立,兩腳與肩同寬。低頭,下額緊貼身體。抬頭,挺胸。向兩側側頭。四個方向每個方向持續30秒。

手法上,除了拍打,還可捏揉。鬆肩的頻率,大概是1分鍾十來次,1次起碼要五六分鍾。力度不能太輕,不然就沒效果,以肌肉有酸脹感為效果佳的標誌。這個保健法需要天天堅持,而且適用於各種人群。

(摘自《大眾衛生報》文/高花蘭)

男不離韭 女不離藕

“男不離韭,女不離藕”這句俗語是根據男女不同生理特點歸納總結出來的,因男多腎陽虛,女多陰血虛,男人多吃韭菜以補陽,女人多吃蓮藕以增血。

韭菜別名長生韭、起陽草,味辛,性溫;歸肝、胃、腎、肺、脾經。《滇南本草》說,韭菜具有補腎、溫中行氣、散淤、解毒的功能,主治腎虛陽痿、裏寒腹痛、噎膈反胃、吐血、尿血、痢疾、跌打損傷等。內服搗汁飲,60~120克;或煮粥、炒熟作羹。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或熱熨。陰虛內熱及瘡瘍、目疾患者均忌食。

藕味甘,性寒;歸經心、脾、胃、肝、肺經。《神農本草經》說,藕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散淤、止血的功能,主治熱病煩渴、吐衄、下血等。內服適量,生食、搗汁或煮食;外用適量,搗敷。

(摘自《大眾衛生報》文/張誌國)

有些蔬菜是“雙麵間諜”

蔬菜界中,有些是“雙麵間諜”:它們一麵扮演烹調入菜的角色,一麵還戴著主食的“麵具”,除大家熟知的土豆、紅薯,還包括山藥、南瓜、胡蘿卜等。

山藥 山藥熱量不到同等重量米飯熱量的一半,且塊莖含有大量甘露聚糖和黏液多糖,不僅吸水膨脹後可產生飽腹感,減少吃主食的量;黏液多糖更可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保護胃壁,從而健脾胃助消化。

南瓜 100克南瓜熱量僅有22千卡,且膳食纖維含量豐富,能夠抵抗饑餓,幫您做主食的代餐“幫手”。其低糖、低鈉、高鈣、高鉀的特點,尤其適合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以及骨質疏鬆老人食用。

胡蘿卜 很多人都知道胡蘿卜富含胡蘿卜素,烹調入菜對視力有保健作用。但很少有人知道,胡蘿卜也能作為主食食用。蒸煮後的胡蘿卜纖維較粗,口感綿軟,用它做成泥、麵、餅可以部分替代主食,飽腹又補鈣。

(摘自《快樂老人報》文/李惠明)

一曬二練三養胃 為身體做好“儲蓄”

曬太陽儲蓄免疫力

維生素D對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幫助身體吸收鈣有著重要作用,而曬太陽是獲取維生素D的重要途徑。秋季陽光充足而不暴曬,是曬太陽的好天氣。冬天曬太陽不方便。哈佛吉尼亞醫學院營養流行病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寧毅說,“維生素D在體內代謝的半衰期長達30~60天,秋天進行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可以有一定的儲備。”

練肌肉儲蓄代謝力

冬天天氣冷,人們懶得運動,身體的新陳代謝也會變慢一些,體內排出毒素的速度也會慢,這也是人們常在冬天長出贅肉的原因。趁秋天多練練肌肉。基礎代謝的大半部分都是源於肌肉的活動,身體的肌肉比率越高,新陳代謝也就越旺盛。啞鈴、拉力帶等力量運動和登山、遊泳等有氧運動都是長肌肉的好法子。

養腸胃儲蓄消化力

秋冬季節天氣轉涼,消化道疾病容易高發,因為此時胃黏膜受天氣影響保護能力會下降,而人們往往在此時喜歡吃火鍋等熱乎乎卻刺激腸胃的食物。秋天養腸胃,可以試試食物黑白搭配。適當吃點醋和大蒜,這個黑白配可以殺菌和促消化,而秋令菜蓮藕可以說是最進補,可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搭配黑木耳還可以滋補腎陰。

(摘自《健康時報》文/佚名)

做個中藥護膝預防關節痛

天冷後,很多老年人飽受關節疼痛、頸肩腰腿痛的折磨。為什麼關節會出現疼痛?關節疼痛多與寒邪有關。一般是“外寒+內寒”。內寒就是經常勞累、受涼、不注意保暖、身體素質差等。外寒就是天氣變冷、吹空調、穿裙子等。有沒有什麼好辦法?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科副主任醫師李鬆偉提供了一個方法,大家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