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行清河、陽穀等縣數年之久的北麓山賊覆滅的消息在當地引起了很大震動,許許多多人家自發地鳴放鞭炮慶祝,為日後能過上好的生活而高興。
但在朝廷裏,這份捷報,卻被另外一則消息徹底取代,那便是新任清河知縣路遇匪徒,隨行親隨衙役無一幸免。
這樣的消息報了上去,影響極為惡劣,朝廷責成廣平府嚴查此事,並專門派出了提刑官前來督察此事。
此事非同小可,雖然水滸時期的大宋已經是兵荒馬亂,到處亂匪不斷,但畢竟才隻是初期,還沒發展到四大寇的階段,像這種知縣被劫殺的事情,還算是非常少見的。
尤其是一個新任知縣會在三十隨員的護衛之下,深夜出城,這樣的事實更是為這次劫殺案增添了許多疑點,讓朝廷極為震怒。
而且,根據縣丞上報的第一時間消息之中,此事還牽涉到府城的通判與兵馬都監,這便更是讓朝廷震怒了。
大宋立國,素來揚文抑武,尤其嚴防文官私下結交武官,此番消息更是引起了更多注目的目光。
消息一經傳說,一時之間,整個廣平郡都震驚了,許許多多的官員也都去了清河縣一線查看。
如果這事隻是匪徒劫殺的話,情況是比較惡劣的,但比起勾結兵馬都監,那反倒是簡單多了。
這樣的情況之下,清河知縣的死後待遇未定,自然也得不到下葬,隻是安放在了氣莊,等著提刑司的最終結論,才能決定是風光大葬,賜予獎勵,還是背負罪名,胡亂下葬。
完全可以說,簡直是死了都不安寧。
而府城裏的通判與兵馬都監兩人更是魂不守舍,這些日子以來,兩人沒命地花錢如流水,上下打點來應對危機,
原本通判的責任並沒有什麼,隻是為自己的小舅子取了個知寨的位置,這並不算太過惡劣的行為,可是,好不死的,那清河知縣是收到了施修的報信之後,才連夜出城的,並且還死在了路上。
這下牽涉便就大了。
這施修,施知寨更是直接被連夜下了牢獄,拷問不已。
而兵馬都監更是悲催,他手下的二十騎兵已經被確定正是殺了清河知縣隨從的凶手,不但有莊子裏的人作證,更留下了屍體與活口,種種矛頭全都指向了他。
這一次,他便是有天大的麵子,隻怕也要倒黴了。
革職發配充軍也許隻是最好的結局。
這些日子,武大倒也沒有消停,不斷地被各個上官找出問話調查,這讓清河縣上下非常不滿,尤其是出戰的青壯們更是如此。
“這縣衙、府衙都是一幫廢物,咱們都頭取得了如此大的功勞,竟然沒有半分好處,卻不斷地被找去問話,真是豈有此理!”
“可不是,咱們平定的可是北麓山賊啊,那可是北麓山賊啊,幾年了?起碼有五年了吧,府城兩次派兵都被打敗了,是我們平定的北麓山賊啊,可現在居然一點兒賞賜都沒有,還把都頭找出不斷問話,難道那死鬼知縣會是我們都頭殺的嗎?”
“放屁!都頭一直都跟我們在一起,怎麼可能會是都頭!我看啊,八成是,有人眼紅咱們的功勞與戰利品,想要吞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