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句話,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你們都能像張英與陳囂那樣處理鄰居關係,那麼我們的街坊四鄰是不是就更容易相處了呢?
鄰裏關係如此,其他社會關係也莫不如此。唐代名人狄仁傑出身名門,他和父親都做過唐朝的高官,他生性憨厚,從不居官自傲,因此年輕時就得到不少長輩的誇讚。還在他當荊州都督府法曹時,同僚鄭崇質奉命出使去一個很遙遠的蠻荒之地,偏偏鄭崇質有一個年老而且多病的母親,鄭崇質丟下老母隻身遠行,心裏很不是滋味,狄仁傑見狀十分同情,便求見作為主管長官的長史藺仁基,對藺仁基說:“鄭崇質的母親老弱如此,我們怎麼能忍心他在萬裏之外還為老母擔憂呢!”隨即便自告奮勇,要求代替鄭崇質出使。狄仁傑的舉動使藺仁基深受感動。此時藺仁基正和司馬李孝廉鬧矛盾,兩人不但在公事上互相拆台,而且平時形同陌路,都以看對方的笑話為樂事。麵對涉世未深卻如此急公好義的狄仁傑,藺仁基非常慚愧,於是他硬著頭皮找到李孝廉,把狄仁傑的所作所為從頭說了一遍,並深有感觸地歎道:“與仁傑相比,我們難道能不自慚形穢嗎?”李孝廉果然也深受震動,兩人居然從此和好如初。
不僅對情同手足的同胞如此,即使是對曾經詆毀過自己的人,狄仁傑也能從大局出發,不計個人恩怨,與他們和睦相處和共事。
他第一次拜相後,武則天有一次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他說:
“你在當豫州刺史時,幹得很不錯。但還是有人說你的壞話,你想知道這人是誰嗎?”
狄仁傑知道,這個時候隻要自己點一點頭,武則天便會把那個人的名字說出來。但這除了使自己平白多了一個仇人外絕不會有什麼好處,於是他不卑不亢地答道:“陛下如果以為微臣有什麼過錯,微臣請求陛下給微臣改過自新的機會,假如陛下知道微臣沒有做錯事,則微臣萬幸,他人的讒言又何足道哉!所以微臣不想知道此人是誰!”
在大臣們之間製造不和,一直是女皇帝武則天行之有效的馭臣之道,想不到這一招卻在狄仁傑麵前失了效。武則天失望之餘,卻也不得不在心裏讚歎狄仁傑的為人。
“口惠”多多,就會滿意多多,同時你的收獲將更多。平時常“口惠”於別人,即可以讓別人對你感激不盡,同時又給自己在成功路上埋一伏筆,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美言”周全——人好水甜(1)寒暄的功能和神效寒喧是交談的媒觸和潤滑劑,它能在交談者之間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梁,因為寒暄能產生認同心理,滿足人們的親合需求。
寒暄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以下4種:
①問候式。兩人見麵可點頭微笑,或說“你好”,或關心地詢問近況:
“你的吉他練得怎麼樣了?”然後,交談起來。
②誇讚式。人都需要肯定與承認,誠心的讚美是一種活躍的寒暄方式。例如:
“小何,你這件裙子可真漂亮!”
“啊,謝謝你!”
短短的話語,雙方都很舒服,可以順利地交談起來。
③描述式。兩個人見麵後,一方以友好的語言特征描述對方正在做的事情,如:“剛下課?”、“回來了?”、“上街呀?”
④言他式。兩人見麵後,談論雙方不厭惡的事,如:“今天天氣太熱了!”、“車子太擠了!”
這些寒暄方式,都可以用來與人們建立起人際接觸,為進一步攀談架設橋梁,溝通情感。
寒暄盡管比較單調、平淡且重複,卻不可忽視。路上相見,明明是熟悉的,卻視而不見地擦肩而過,既無體態語(如微笑點頭之類),又無言語表示,隻能給人以傲慢、無禮的印象,觸發敵視情緒。
如何積極有效地寒暄呢?一般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有積極的姿態。
在與別人相遇的瞬間,要迅速培養自己的愉快情緒,爭取主動,使對方從你的言行反應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使其受人尊重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
②集中注意力。
任何漫不經心的言語隻能使對方感到被輕視。
③善於選擇話題。
根據社會學家的研究,與生人見麵後的4分鍾內,隻宜作一般性的寒暄,如問候、互通姓名、談論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應絕對避免提出易於引起爭論的話題。至於與老朋友、老同學、老鄉或熟人相見寒暄,也有個選擇話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