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猜到了對方是一名學者,但卻沒想到卻是一名考古教授,對於有學識之人,吳越一向都很敬仰,況且自己師弟和師妹也都是學考古的。
不過讓吳越疑惑的是,這位考古教授怎麼考古考到水底去了呢?
梁教授此刻很是焦急,他不知道大老遠跑過來到底有沒有希望,但願不會白來一趟。
外麵都傳言吳老板很厲害,就沒有他找不到的人,這一路上梁教授都在琢磨這位吳老板到底是何方人士。
現在終於見到了傳聞中的吳老板,梁教授仔細打量了吳越一番,用考古的眼光和思維來審視,發現這位吳老板人除了相貌堂堂,人也年輕之外,並沒看出有什麼特別之處。
梁教授雖然懂得人不可貌相的道理,但此刻心中仍是充滿了疑惑,當地那麼多人都推薦他,按理來說應該有點本事,但願這次他真能有辦法找到自己的那兩位學生吧……
吳越一聽說對方是在水裏失蹤的,登時就覺得這活可能有點麻煩了,畢竟水裏找人可比陸地難度要大得多。
但一想到自己畢竟做了搜救這行,人家又這麼晚親自前來登門來,自然也不能拒絕。
接著給他倆各自倒了一杯熱茶,又招呼他們在店裏的一張古式方桌前坐下,想聽聽梁教授怎麼說。
梁教授手裏捧著冒著熱氣的茶杯,但卻並沒有喝,看得出來內心有些沉重顯得有些緊張,推了一下鼻梁上的鏡框,又清了下嗓子,這才開始把整件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
原來這位梁教授實際上是一名水下考古的教授,曾多次在南海做水下考古研究,這次他不遠千裏帶著自己兩名最疼愛的學生來撫仙湖,準備對湖底的水下古城做水底測繪,打算好好考察探索湖底古城的曆史文化。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他那兩名有著專業潛水經驗的水下考古學學生,第一次潛入撫仙湖就發生了意外,兩個人再也沒有上來,這件事情給梁教授帶來的打擊很大,讓他難以接受。
其實培養一名水下考古隊員十分難得,國家水下考古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才培養出八十多人,至今還活躍在一線的隻有五十人。
每一名考古隊員培養成水下考古隊員,需要花費十幾萬元的培訓費,並非每一位考古隊員都能成為水下考古隊員,所以,水下考古隊員十分稀缺。
而梁教授的這兩名水下考古隊員這次在撫仙湖發生了意外,不但給親朋家屬帶來不可磨滅的悲痛,同時這也是國家的損失。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水下考古還是一片空白,1985年英國人米歇爾·哈徹在南海打撈出大批中國康熙年間的青花瓷,並在1986年四五月份在阿姆斯特大肆拍賣,獲取高額利潤。
此事引起國際考古學、博物館的強烈不滿,同時引起了中國ZF及文物考古界做出的直接反應、決定填補學科空白,開展中國水下考古工作。
至今,國家文物局已開辦了五期水下考古培訓班,該水下班被視為中國水下考古的“黃埔軍校”。
已經過了三天了,這三天來梁教授一直沒有放棄搜尋,並且求助了當地搜救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