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秘書畫的路線圖,我們毫不費力地找到了省知青辦公室。不太大的院子裏,有一座日式的二層小樓。大門右側的門柱上,掛著大牌子,——“遼寧省知青工作辦公室”黑體大字格外地醒目。
我們剛要朝裏走,又被門衛擋住了,要求我們登記。按照要求我們很快辦理了登記手續,可是門衛隻允許我們派代表進去。
我沒理那個茬兒,帶著大夥徑直地朝樓裏走去。
門衛操起了電話,我們已經上了樓梯。
在二樓樓梯口,一個人迎住了我們,一看又是個秘書,帶著近視鏡,文質彬彬問我們:“你們是哪裏的知青,有事嘛?”
我告訴他:“盤錦的。”
他禮貌地把我們讓進了辦公室,並示意我坐在寫字台旁邊的沙發上,拿出了筆和紙要做記錄。
我冷眼看著他,說:“我們不是要登記,要找說了算的,解決問題。”
我的話好像傷了秘書的自尊,他說話也不再那麼客氣了,說:“那你們得預約,我請示領導,安排具體時間吧。”
“哪有那時間啊,就今天!”
“今天必須見真佛!”
“今天不解決問題,就不走了!”老青年們一聽秘書的話火啦,紛紛搶起了話,屋子一下亂了起來。
看著失控的局麵,這位秘書出了屋。
我向大家伸出了大拇指,示意了對大家表現的認可。因為今天才是接觸火力點的時候,這才是緊要關節的地方。
我們在辦公室坐了足有二十分鍾,樓下響起了汽車鳴笛的聲音。
我朝窗下看去,隻見一輛伏爾加轎車駛進了院裏,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男人下了車朝樓上走來,很快來到了我們所在的辦公室。
他頭也沒抬地來到了寫字台後麵,慢慢地坐下。
那位秘書隨後跟了進來,向我們介紹說:“這是我們的知青辦周主任。”
這位主任白白胖胖的,從進屋到落座,始終沒瞅我們一眼。自顧自地點燃了一支大前門煙,把兩隻手放在了寫字台上,好像桌麵上一下擺上來兩個白麵饅頭。
他的嘴稍動了動:“誰是頭兒啊?”那聲音又輕,又小,簡直就是從鼻子裏出來的。
大家一時不知怎麼回答好,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沒人吱聲。
我怕讓這位主任占了主動,馬上回了他的話:“我們沒有頭兒,也不需要頭兒。”
他把目光轉向了我:“那來這麼多人幹什麼?”他突然放大了聲音,把屋裏的人嚇得一激靈。“想造反嗎!”他說著把煙盒往桌麵上一拍,抬起眼皮,咄咄逼人地掃視了一圈,讓人不敢同他對視。
一定要反製他,這樣下去,局麵會很被動。自己心裏這樣想,聲音特意變得比他大,反問道:“什麼叫造反?”我直視著他,又進一步提高了嗓音:“你給我們解釋清楚!”
“強行闖樓,聚眾圍攻,不是鬧事嗎?”還好,他給我們降了一格,我反客為主,讓他的話漸軟。
我看出來了,這個主任是個久經沙場的老手。我必須爭取主動,繼續說道:“找你是因為你在這個位置,你有這個責任!我們之所以這麼多人來,是因為大家各自情況不同,誰也代表不了誰。我們以為你這個主任是我們的父母官,孩子有事找家長,傾訴困難有錯嗎?”
室內知青發出了讚許的聲音,沒了剛才緊張的氣氛。
周主任的目光,不再像剛才那樣咄咄逼人了。
我乘勝追擊,直視著他說:“你嫌我們來人多了,迎頭就給我們扣了個大帽子。請問:如果沒有遼寧省幾百萬知青,你還能當這個大主任嗎?總跟一兩個人打交道,那你就連個點長都當不上了。”我的話引起在場的人哄堂大笑。
此時的周主任已有些被動,但也不甘拜下風。聲音仍然那麼大:“我說的是形式,你們這種反映問題的形式是錯誤的!”
“形式?”我用反問的語氣,對這位主任發起了又一次反擊:“你看到老知青在農村的形勢了嗎?他們在受著磨難,在呼嚎,在絕望!”我的話一下點燃了在場老知青們心中的怒火,頃刻燃燒了起來……
“下鄉這麼多年,讓我得了胃病、關節炎、腰疼病,有誰管過我?”
“人家二三年就回了城了,我下鄉都七年了,要回城有什麼錯?”
“我的父親有病,臥床不起,母親快哭瞎了眼睛,你說怎麼辦?……”
“我們強烈要求招工回城,老青年必須加大比例,增加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