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我的姥姥突然病逝,對母親打擊很大。為了排遣老人的痛苦,我想到了在新開的輕工市場給母親找個床位,做個保本練攤兒的買賣。
我看好了市場大門口的位子,結果給石局長出了個大難題。因為市場門口這個位子,科、所長們排著號要呢,局班子成員也有人向老局長張了嘴,到我開口時已有二十多人眼巴巴看著呢。因為情況複雜、問題棘手、無法安排,市場門口這個黃金段兒隻得空著,始終沒人敢動。
沒想到石局長最後竟然衝破了阻力、扛著壓力,還是把這個得天獨厚的黃金攤位給了我。
我母親很快在市場開了獨一份的冷飲部。正值夏初時節,冷飲品賣得非常好,一天僅銷售汽水就在百八十箱以上,外加三明治冰激淩和省醫院雪糕的銷售,每天的收入相當可觀。
記得冷飲部是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七日開業,父親在本月末盤點的時候,扣去各種費用,純利竟然達到四千八百多元。這讓母親吃驚不小,因為冷飲部不到半個月的收入,竟是她四十七元月工資的一百倍。
看著我母親在市場門口冷飲部迅速增大的銷量,營業額不斷地增長,每天的利潤達到了千元以上,局內一些人真的紅了眼。
可能是迫於輿論的壓力,石局長找我談了話,說我不同於基層幹部,母親在市場最好的位子經營,對局領導班子確有一定的不良影響。
我回家向父母認真談了這件事,父親考慮再三後下決心告訴我:如果能保住這個冷飲部,寧肯下基層。身份和職位都是虛無的東西,隻有經濟實力才是家庭生活的保障。
那陣子,黨和國家以經濟工作為中心,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都在經商搞創收。我覺得父親的話有根據、有道理。
我一五一十地向石局長彙報了父母的態度,石局長思忖片刻,說:“下基層也好,你確實應該熟悉一下一線的管理工作。”
為此,石局長專門把我安排到了五三工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