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是好人,不敢自誇。但是我看不了業戶的苦處和難處,這還是真的。我為轄區的業戶們做的好事一籮筐是裝不下的。
還是當專管員的時候,我看見一對開冷麵店的夫婦格外辛苦,晚上卻沒有自己的住處,我跑到原來的建築單位,花了四元錢買了兩汽車的處理磚,幫助兩口子蓋起了房子。看見我的業戶鬧離婚,孩子因沒錢參加不了六一兒童節學校組織的春遊,在街麵上哭,心疼得我掏了五十元錢把孩子送進了學生春遊的隊伍。一個因汽車肇事失去了兒子的賣窗台板的老太太,把我當成了她的兒子,每天都要見我。為了安撫老人突然遭受的打擊,自己足足堅持了大半年,每天幫助抬板,陪老人嘮嗑。一個業戶因發脾氣和媳婦鬧到了離婚的程度,大家咋勸都不行,逼得我一氣幹了三大杯的白酒,讓他認了錯。一個無依無靠的賣菜籽兒的老人,活著的時候和我成了忘年交,死後我像兒子一樣幫助老人扶靈送終……
特別是在剛抓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那陣子,食品安全知識亟待普及。我走東家竄西家,幾乎戶戶都有我的腳印。無論誰家上貨和進貨,我都會第一時間幫助他們識別假冒偽劣的食品,不厭其煩地幫助老人查看食品生產的日期,幫助婦女們識別食品真偽的商標,那會兒,食品經營戶都把我當成了他們的家裏人。
太多太多的家長裏短,太多太多的鄉土人情。正是自己融入了廣大業戶之中,與他們有了正麵的情感交流,有了對他們的幫助和善舉,才使我這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拉近了距離,有了更多的互動,更多的配合。這比法規上的說教、監管中的處罰的作用要大得多。有了廣大業戶的理解和支持,才使得我在轄區日常的監管工作中能夠更集中、更準確、更有效地打擊違法行為,保護合法經營,維護社會的經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