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既來之則安之,先安頓好這個十八歲的自己再說吧。
推著行李車,張曉慢慢走出接機大廳,坐了那麼多年輪椅,一時半會還真不適應這四肢健全的身體,她都快忘了用雙腿走路是什麼感覺了。
接機大廳外,迎接張曉的是一陣涼颼颼的冷風,凍得她一個激靈。此時正值七月,墨爾本卻並非酷暑而是寒冬,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所以季節和北半球的華夏國恰恰相反,好在墨爾本的初冬也冷不到哪裏去,張曉哆嗦一陣後便適應了,壓根懶得從行李箱裏拿外套。在末世,比這更惡劣的環境都待過,這點凍算什麼?
可是接下來該去哪呢?張曉努力回憶著,隱約有了點頭緒,連忙掏出護照夾,果然從背後的夾層裏抽出一張紙條,上麵寫著一個地址和電話號碼。
應該就是這裏,張曉暗自點頭,叫了輛出租車直奔目的地而去。
紙條上的地址是留學中介替她安排的住處――寄宿家庭。所謂寄宿家庭,其實就是當地符合條件的普通家庭,租賃自家的一個房間給外國人居住,有點類似家庭旅館的意思。
對於初次出國的小留學生來說,這是國內家長比較放心的選擇之一,因為寄宿家庭不僅有義務照顧留學生的起居飲食、幫助他們盡快熟悉國外的生活方式,還有責任監護他們的人身安全。
不過在如今的張曉眼裏,這些都沒有必要了,她已經打定主意,找到合適的房子就搬出去住。寄宿家庭雖然比較方便,但費用不菲,而且還要和一大家子人打交道,以張曉目前的心理狀態,實在沒精力強顏歡笑地跟任何人套近乎。
計劃好下一步,出租車裏的張曉稍稍鬆了口氣,這才有心情打量起車窗外的風景。
此時天還未亮,車子正行駛在往市區方向的高速公路上,公路兩旁是成片的灌木叢和小樹林,遠處房屋的燈光從枝丫間透過來,閃閃爍爍的仿佛星辰一樣。與之交相輝映的,是天邊一抹明亮的月光,映襯在藏藍色的天幕之上,美麗異常。
沒有滿目瘡痍,也沒有喪屍橫行,整幅畫麵平靜祥和得好像童話一般。
繁華舊世啊,已經十年沒見了!張曉貪婪注視著目光所及的一切,車子開了一路,她就目不轉睛地看了一路,直到司機不耐煩的催促聲傳來,她才發現目的地早就到了。
麵前是一幢普通的獨棟別墅,兩層樓,前後院,占地不大,鄰居也不遠,典型的澳大利亞中產階級社區。看著這似曾相識的街景,塵封已久的記憶瞬間如潮水般湧上心底,張曉不由自主地愣住了,過了好一會兒,她才回過神來,打發走出租車司機,上前摁響了這家人的門鈴。
接下來便是一通雞飛狗跳的折騰,直到天邊都泛起了魚肚白,張曉才送走熱情的房東,一個人坐在了寄宿家庭為她準備的房間裏,房間還算寬敞,隻放了一套桌椅和一張單人床,沒什麼額外的擺設,倒也顯得幹淨清爽。
遭遇了重生這種匪夷所思的怪事,張曉的神經始終緊繃著,此時看見房間裏整潔舒適的床鋪,倦意頓時席卷而來,洗漱也顧不上,倒在床上便不省人事了。
這一睡就是一上午,張曉醒來後迷茫了好一陣子才重新弄明白自己的處境,隨後便發現房子裏安靜得出奇,似乎隻剩她一個人了。這間寄宿家庭除她之外原本住了一家四口,一對年近四十夫妻和一雙不到十歲的兒女,夫妻兩都有工作,小孩們也都已經上學,所以白天家裏沒人很正常。
這些情況張曉依稀記得,因此對空蕩蕩的房子不以為意,隻不過胃裏早就唱起了空城計,必須找點東西填填肚子了。按規矩,寄宿家庭提供一日三餐,應該會為她準備午飯,想到這裏,張曉輕車熟路地摸到餐廳,果然在餐桌上發現了一盤三明治和一杯牛奶,旁邊還放著一張寫了字的紙條。
張曉二話不說,立刻抓起三明治狼吞虎咽地嚼了起來,像這樣夾著火腿雞蛋和新鮮蔬菜的麵包片自己已經多久沒吃過了?八年,還是九年?張曉自嘲地笑了,看來盡管肉體重生了,心理上卻還活在那個每天餓肚子的末世裏啊。
解決掉三明治,又喝光了牛奶,張曉心滿意足地舔了舔嘴角,這才把注意力轉移到那張紙條上。
紙條是寄宿家庭的房東寫給她的,上麵首先對她的到來表示了歡迎,然後對家中空無一人的狀況做出了解釋。紙條上還說,下午三點左右房東的妻子會提前回家,帶張曉出去熟悉周圍的環境,請她在家裏安心等待,不要出門以免發生什麼意外。留言的最後還注明,如果張曉想和華夏國的親人聯係,家中的電話可以隨意使用,不過國際長途的費用將根據電話賬單另外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