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華夏人來說,國家出現任何天災人禍,首先想到的便是軍隊,老百姓遇到什麼大災大難,最想看到的也是那群穿著綠色軍裝的人。在災難麵前,華夏軍隊從未讓她的人民失望過,所以自然而然地,“軍隊會第一時間舍生忘死救助老百姓”的想法,在華夏人的腦子裏根深蒂固了。
隻不過旅行團的幸存者們忘了,這裏是澳大利亞,這裏的軍人不叫“人民子弟兵”。
澳大利亞人口兩千多萬,國土麵積世界第六,是華夏的五分之四,現役部隊卻隻有八萬多人,八萬多啊!這還是加上了預備役的數字,區區幾萬人,七百七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讓他們去救誰?更何況軍人也是人,他們同樣會被病毒感染,就算訓練有素的軍人能夠保護自己不被咬傷,也不可能阻止那些本身缺乏免疫力的同袍變成喪屍,內部減員是肯定的,軍隊從混亂中恢複過來同樣需要時間。
等他們恢複過來了,就能如同神兵天降般去搭救平民百姓嗎?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
現代化裝備對付喪屍確實綽綽有餘,可殺人和救人是兩碼事,讓軍隊動用重火力夷平一座滿是喪屍的城鎮很簡單,但讓他們在這座城鎮裏把活人安然無恙地帶出來就難得多了。
一枚導彈,可以摧毀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萬頭喪屍,但這樣的攻擊現在動用不了,因為喪屍並沒有集中在一塊堆等著挨炸啊,它們遊蕩在各條街道和每幢建築中,它們的身邊躲藏著幸存者,重火力覆蓋下去,到底是救人還是殺人?任何一個指揮官都不可能下達這樣的命令。
如今真要救人,隻能靠機械化推進,裝甲火力配合步兵進行搜索,連空地協同都辦不到,因為通訊癱瘓了,無線電的有效距離不到一百米,天上地下無法互通情報,人類的高科技全都成了聾子瞎子。更別提失去了導航功能的飛機隻能通過辨認地貌來飛行,根本無法遠離基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軍隊不是不能行動,隻是困難重重,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支持,而“人力”正是澳洲軍隊拙荊見肘的短板,況且這幾萬人分散在澳大利亞的各個軍事駐地裏,每一處的兵力就更少了。
當然,麵對手無寸鐵的喪屍,現代化的單兵裝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軍隊的人手問題,但即便如此,他們眼下也不會貿然行動,原因很簡單——沒有接到命令!
軍隊的調動豈是隨隨便便誰都能說了算的,當澳洲各地的軍營和基地發現自己與上級失去聯絡後,第一反應必然是想辦法重建通訊,而不是跑出去救援老百姓。
可國家機器這個時候已經處於癱瘓狀態了,好比一個腦子無法指揮四肢的人,想要恢複過來豈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張曉重生前的那個末世裏,有很長一段時間,澳洲軍隊都是各自為戰的,最多圍繞駐地進行一些小範圍的清掃活動,沒有組織任何大規模的救援。如果你家剛好在駐地附近,那麼恭喜你,你有可能順便得救,但如果你住的很遠,那麼不好意思,不會有人來管你。
這就是華夏和澳洲軍隊的不同之處了,澳大利亞的軍隊沒有“一切為了人民”的傳統,他們是戰鬥部隊,不是用來搶險救災的,以前澳洲境內發生天災,他們也隻是在政府的請求下,派遣幾架直升飛機打個轉而已。現在飛機不能飛了,想讓他們派士兵奔襲千裏、舍生忘死的救援平民?對不起,沒這個習慣!至少那些駐地指揮官缺乏這種意識,在他們的價值觀裏,士兵的生命和平民一樣寶貴。
除非——國家機器恢複運轉,上級命令他們去!
這個過程就相當漫長了,而且事實上,當國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一盤散沙的各地軍隊重新調配起來後,澳洲政府也沒打算用區區幾萬兵力從上千萬喪屍手中奪回城鎮,而是決定放棄所有城市,圍繞碩果僅存的軍事駐地建立庇護所,要求幸存者自救前往。
總而言之,想坐在家裏等來政府救援,無異於癡人說夢。有資格被軍方營救的都是“重要人士”,比如鬆樹穀基地裏的那些生物病毒科學家,還比如軍方高層的家屬……這座半停業狀態的城堡度假村裏,怎麼看也不像有這號人物存在。
張曉不知道索菲亞他們有沒有這個覺悟,想必是沒有的,不然他們也不會把城堡當做避難所並且這麼奢侈的吃喝,估計在他們的認知中,政府軍隊剿滅喪屍是遲早的事,沒看托馬斯一個人憑著一把槍,就幹掉了十多頭嗎?能有多難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