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湘 編譯
在北美洲西北角,有一個地方,東麵是加拿大,西麵是白令海峽,南北分別是浩瀚的太平洋和寒冷的北冰洋。因為這個地方布滿了森林,所以吸引了大量的鳥類來此居住,其中被土著人稱為“慈悲鳥”的鳥類數量最多。之所以稱它們為慈悲鳥,是因為它們在撫養幼鳥時,隻要聽到發出和幼鳥相同的“餓啊餓啊”的叫聲,鳥兒便會將口裏的食物向叫聲方向投去。叫得越凶,它們捕食便越勤。慈悲鳥不停工作的原因,是因為它們擁有一顆慈悲的心。
生活在那裏的一部分土著人,利用慈悲鳥的慈悲心,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他們學著幼鳥的叫聲,整天坐在一塊地毯旁邊,不停地叫著“餓啊餓啊”,於是便有無數的慈悲鳥飛來投擲食物。等地毯上堆滿了魚蝦和蛤蜊,他們便滿意地打包回家了。這些人將一部分食物拿去換錢,一部分留下自己吃,很快便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會坐在那裏等待慈悲鳥投擲食物,絕大部分人不屑於那樣做,而是堅持親自下海捕魚來養活家人。他們認為哪怕是辛苦些,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生活,日子過得會很坦然。還有一部分人,他們認為學幼鳥的叫聲來欺騙慈悲鳥是不道德的,而且慈悲鳥因為整天要“照顧”喊“餓”的人,來不及照顧幼鳥,致使許多幼鳥餓死了。為了不讓慈悲鳥滅絕,他們便用自己捕來的食物喂養幼鳥。
島上漸漸形成了三類人:第一類人專靠慈悲鳥施舍生活;第二類人為自給自足型;第三類人不但自給自足,還要喂鳥,擔當起保護慈悲鳥的重任。
突然有一天,一場大火毀掉了島上的森林,慈悲鳥被迫遷走了,從此很多人的生活便亂了套。第一類人因為習慣了慈悲鳥的施舍,他們除了會喊餓外,再也不會幹別的事情,於是便跑到大街上繼續喊餓;第三類人因為習慣了給幼鳥提供食物,而島上的慈悲鳥已遷走,沒有幼鳥喂養,於是他們便將慈悲心給了那些在大街上喊餓的人;第二類人依然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這個島便是今天美國的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有150多萬平方公裏的遼闊土地,相當於三個法國或七個英國那麼大。阿拉斯加州如今已成為一個世界級的發達地區,當地居民除了大部分自給自足的人外,還生活著另外兩部分人,一部分為慈善家,還有一部分為乞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