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成功的版本很多,唯一可以克隆的是變(2)(1 / 3)

一切皆有可能

有些人常告訴自己:“算了吧,這不可能。”其實,沒有辦法隻能說明我們已知的方法已經用盡。就像一句著名的廣告詞說的那樣,“一切皆有可能”,其關鍵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敢不敢不斷去嚐試新的方法,不斷地去改變、突破自我。

勇士,敢於登上“不能”的絕峰峭壁

人,千萬別說“我不行”!任何事情沒做之前誰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位置決定思路,處於什麼位子就會想什麼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有一番雄心壯誌時,就習慣性地告訴自己:“算了吧。我想的未免也太迂了,太不可思議了。”我們甚至會進一步找借口來勸退自己:“更何況,如果這真是個好主意,別人一定早就想過了。我的胃口沒有那麼大,還是挑容易一點的事情做,別累壞了自己。”

有些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實有很大的“可能”。就像500年前,你如果跟別人說,你坐上一個銀灰色的東西就可以飛上天;你拿出一個黑色的小盒子就能夠跟遠在千裏之外的朋友說話;打開一個“方櫃子”就能看到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他們也同樣會告訴你“不可能”,但如今不是都已變成了現實嗎?

“沒有辦法”隻是說我們已知範圍內的方法已經用盡,隻要我們能夠不斷地去嚐試新的事物、新的機會、新的方法,不斷地去突破自我、改變自我,永遠都沒有“沒有辦法,不可能”這句話。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美國空軍和降落傘製造商之間因為降落傘的安全性能產生了分歧。事實上,通過努力,降落傘的合格率已經提高到999%了,但軍方要求達到100%。因為如果隻達到999%,就意味著每100個跳傘士兵中,會有1個因為降落傘的質量問題而送命。降落傘商則認為提高到999%就夠好的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完美,根本不可能達到100%的合格率。軍方在交涉不成功後,改變了質量檢查辦法。他們從廠商前一周交貨的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裝備上身後,親自從飛機上往下跳。這時,廠商才意識到100%合格率的重要性,奇跡很快出現了:降落傘的合格率一下子達到了100%。

連合格率都可以達到100%,還有什麼事不可能發生呢?

放眼古今中外:西漢司馬遷遭受宮刑,這可謂奇恥大辱,他卻含恨寫出《史記》。他在《報任安書》中舉出了一係列的變“不可能”為“能”的例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英國作家狄更斯是雜貨店的小夥計;大哲學家梭羅是花園裏的園丁;啟蒙思想家盧梭是一名流浪的孤兒;羅斯福身有殘疾,但連任四屆美國總統。英國政治家威伯福斯厭惡自己的矮小,但是,他為英國廢除奴隸製度作出了巨大貢獻。

西方有句名言:“思想決定命運。”不敢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就是對自己潛能的畫地為牢、自我設限。

真正的勇士敢於登上“不可能”的絕峰峭壁,獲取“一覽眾山小”的風景。

敢於對“不可能”說“不”的人,成功的大門將向他時時開放。

水晶大教堂:不可能完成的奇跡

問題麵前有兩種人:一種人是一味退縮,“我不行,我找不到好方法”;另一種人就是迎難而上,堅信“問題高一尺,方法就高一丈”。後一種人永遠不會被問題難倒,他們總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生活中,許多平庸者、失敗者的悲哀,在於麵對困境時缺乏足夠的智慧和勇氣,跳不出習慣性的誤導,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在一條路上前行,這些人一想到改變,同時就會想到可能出現的困難,甚至很棘手的困難。於是,他們繼續在老路上走,越走離成功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