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我需要在這幾十年中幹些什麼(1 / 2)

我需要在這幾十年中幹些什麼?是每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都必須拷問的。人活著最起碼的要求就是吃、穿、用、住等,但這不是人活著的根本目的,人有感情、思想和追求,而動物就沒有,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這裏。

生命的專利是不可以轉讓的。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回贈給這個唯一珍貴的生命呢?在生命的短短幾十年中,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一個人如果一生隻滿足於追求自己的吃、穿、用、住,他將對人類沒有任何貢獻。這樣的人就隻是在虛度年華,浪費光陰,享受不到人生的幸福。人要有崇高的理想,把人生看做是不斷奮鬥進取的過程,才會在取得功績中享受到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此。

如果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並將高尚的精神境界當做是幸福的支柱,以最大的力氣向偉大的人生目標慢進,就不會有空虛的人生,幸福的過程就會逐漸延長。

目標在哪裏?

百年以前,有一位貧窮的牧羊人正帶著兩個孩子在山坡上走著,一群大雁扇著翅膀從他們頭頂翱翔而過,並很快就在他們的視線內消失了。這時,較小的那個孩子問牧羊人:“爸爸,大雁要飛往哪裏?”牧羊人看著大雁飛過的天際,對他疼愛的孩子說:“他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裏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大兒子聽到父親的話,眨著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們也能像它們那樣飛起來該多好呀!”牧羊人沉默地看著兩個兒子,過了一會兒,他堅定地對他們說:“隻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兩個兒子聽了父親的話馬上就張開手臂試了試,但是兩人都沒有飛起來。他們用很懷疑的目光看著父親,不信任父親的話。但是,他們的父親卻很肯定地對他們說:“隻有插上理想的翅膀,樹立了堅定的目標,才可以飛向你們想去的地方。”兩個孩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多年之後,他們仍然一直堅持為這個目標努力。後來,他們真的飛起來了,因為他們發明了可以代替翅膀的飛機。他們就是著名的發明家萊特兄弟。

也許你會告訴自己,我已經有了一個很遠大的目標!但是,你的目標是否是切實可行的?是不是好高騖遠?

做個試驗,把一隻跳蚤放在一個大玻璃瓶中,瓶口用透明的蓋子蓋上。觀察跳蚤,一開始它肯定會跳起來,結果撞到蓋子,它們並不能馬上意識到是自己跳得太高,還是會一再地撞到蓋子。但是過了一會,你可能就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跳蚤還是繼續跳,但是卻不會再撞到瓶蓋了,它知道太高會適得其反,不但不利於自己活動還會讓自己受傷。

瓶子裏的跳蚤企圖跳出瓶子,但卻總是撞得頭破血流。嚐試過後,它們學乖了,學會了要調節自己跳的高度。

但是如果把一群猴子關在一個黑屋子裏,屋頂有一串香蕉,猴子會搶著跳起來想辦法去抓香蕉,但是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一旦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出來,猴子就會一身濕。當猴子去拿香蕉就會被淋濕,每隻猴子在嚐試了幾次之後,發現全是這樣。於是猴子們達到一個共識: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淋濕。如果這時候再往屋子裏放進一隻猴子,這隻猴子開始也會嚐試去拿香蕉,當然也會有水噴出來,其他的猴子就會追著打它,它試了很多次、被打了很多次之後,它逐漸地也學會了放棄,並形成一種習慣。我們知道,這其實是十分悲哀的事情。

人也一樣,我們往往會被一些以往失敗的教訓所羈絆,放棄自己再次成長的機會,逐漸形成心理上的惰性,讓陳規陋習給束縛住了。

我們要想成長必須能突破固有經驗的束縛,給自己設定一個即實際又需要全力奮鬥才能達到的目標。不斷摸高,不斷跨越,用自己的努力跟堅持去追求自己生命的嶄新高度。

有什麼樣的目標和勇氣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那些被原有習慣束縛還覺得心安理得的人,是永遠都不可能達到新的人生高度。

你是不是覺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覺得很孤獨、很無助?是不是覺得生活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感到很迷茫,不知道未來的前途會是什麼樣子,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是不是每天在單位裏渾渾噩噩地生活著,感覺很痛苦?那麼,怎樣才能擺脫這種狀況?

你的失誤在於沒有定下具體的目標。你不能再苦苦徘徊,你必須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清晨,當你走出家門,看到明媚的第一縷陽光。所有的春風、春光、春色都撲麵而來,想必你一定有很多關於春天的詩句想要表達出來,例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日計在於晨”。裏麵的“計”就是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