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隻要你能改正一個人的缺點,他就會變得更好;隻要你能修正一個公司的缺點,這個公司也就會更優良。以此類推,隻要能改正所有的缺點,就萬事OK了。可悲的是,這種推斷是完全錯誤的。改正一個人或一家公司的缺點,隻能造就一個平常或平凡的人或公司。
舉個最傳統的例子來說,譬如寫一篇文章。如果所有的拚字文法都正確無誤,這篇文章就應該得優嗎?當然不是!你寫了一篇零缺點的文字,並不表示它就是一篇出色的文章。許多著作等身的文學大師,如海明威、福克納等等,也常常有拚錯字或文法錯誤的情形。一味關注缺點是不可能成功的,隻有集中力量在優點上,同時又能處理缺點才能達到人生的成功。
2.讓優點自生自滅
如果一個人在某一方麵特別突出,例如:銷售、數學、交際或是寫作,就會產生一種有趣的反應,那就是:我們把這些優點視為理所當然。我們假設優點是會自然發展的,用不著費心。一般人的想法是,如果你真的想要進步,就不要在你的長處上浪費時間,而是應該努力改正弱點,這樣你才能完全地發展。
你是否常聽到有人說:“數學對他不成問題,不過他應該加強曆史和英文。”重點在於曆史和英文,而不是數學。可是,真正有發展潛力的是什麼?卻是數學,而不是曆史或英文。
現在社會各行各業競爭都十分激烈,如果你具備某方麵的優勢就發揮出它最大的威力,否則,以自己的劣勢對抗別人的優勢,不輸才怪呢!
3.成功的反麵就是失敗
人們普遍相信優點是缺點的反麵,生病的反麵就是健康、成功的反麵就是失敗、好的反麵當然就是壞啦!其實,並非如此!長處與短處、成功與失敗、好與壞,各有各的狀況、症候與行為模式。可是我們卻一直相信,隻要找出缺點,改正它,就一切都沒有問題了;隻要我們找出弱點,就能設法把它扭轉為優點。事實是,一味專注研究缺點,並不能幫助我們認識優點。
想想看有沒有以下幾種狀況:
(1)研究破碎的家庭,並不能告訴我們成功的家庭是如何建立的;
(2)研究吸食毒品的青年,並不能幫助我們了解在什麼情況下,孩子有能力拒絕毒品;
(3)研究那些辭職者的理由,並不能使經理人了解為什麼有些人繼續留任;
(4)研究數學很差的孩童,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有的孩子數學成績優秀;
研究失敗的原因,往往提供了錯誤的線索,使得人們在進步的努力上放錯了重點。舉例來說,當國家遭逢經濟不景氣的打擊時,經濟學家與媒體從各個角度記錄並報道衰退的狀況。公司高層主管與業務經理也以經濟衰退解釋所有的問題。隻不過,把注意力集中在缺點上,並不會帶來進步。倒是研究為什麼有些公司能在榮枯兩景中保持成功,反而能提供某些改進的方法。毫無疑問的是,這些公司能在市場上以其特長取勝。事實上,任何經濟環境下,都充滿著成功的契機。隻有在外界環境好與壞的情況下,都能發揮優勢,善抓機遇的公司,才能屹立不倒,持久輝煌。
4.隻要用心:沒有做不到的事
記住下麵幾句話,會很有用:
(1)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2)這個迷思,以各種不同的麵貌呈現給世人;
(3)如果你第一次不成功,隻要一試再試,必能成功,不斷練習,必臻完美;
(4)隻要有信心,必能完成之;
(5)我做得到,你一定也做得到。
這些訓誨屬於“積極思想的力量”這一派,背後的理念是:隻要努力,必能成功。今天,還有成千上萬極聰明又有抱負的人們遵循著這條深植人心的哲理,前仆後繼地追求成功,而其中有許多人是注定難逃失敗與挫折的命運的。其中的道理很簡單,“任何事難不倒任何人”的觀念,是假設所有的人都擁有類似的才幹。這一點,當然是不正確的。我們每個人都自成一格,擁有獨特的才能。我們並非機器人,隻要施以恰當的增強訓練,就能去做任何動作。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葛登·阿爾波特博士,以及其他素受敬重的研究人員的研究報告與論文都告訴我們,這確實是廣為流傳且誤導歧途的一則神話迷思。事實的真相是,我們的確可以(也應該)嚐試任何我們想要嚐試的事,可是除非我們盡早確定我們基本的才能在哪一方麵,否則,我們終必與真正的成功擦肩而過。所以,前麵幾句勵誌的話應該改寫成:
(1)你的長處能成就多少,你就能成就多少;
(2)如果你第一次不成功,檢查一下你是否站在優點的基礎上;
(3)不斷練習發揮優點,必臻完美;
(4)如果你有信心完成,並且真的完成了,可能是因為你原來就擁有這份能力;
(5)我做得到,其他與我有同樣長處的人也做得到。
發揮優勢,你就有了成功的可能
現代成功學認為,隻要在最關鍵的地方發揮了自己的優勢,那麼你就更容易事半功倍地獲得成功。在我們所處的特定環境中,隻要發揮出了自己的優勢,就完全可以取得在可能條件下的最大限度的成功!不管你抱有什麼理想,想領先於什麼領域,用自己的優勢出擊,都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難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