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希爾說過:“由於我們的大腦限製了我們的手腳,因此我們掌握不了出奇製勝的方法”。我們都在渴望成功,渴望成功後帶來的名與利,但因為我們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常常過高或過低估計自己的能力,本來有能力做好,卻因猶豫不決而坐失良機;本來難以做到,卻勉力而為,結果欲速則不達。這種事在你我周圍有很多。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關鍵是要認清自己,發現自己的優勢與劣勢,用優勢出擊,這樣才能獲得成功,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隻有找到了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了你的優勢,那麼,成功一定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發掘優勢會使你的人生大放異彩
發掘自己的優勢不容易,但你自己必須有信心,誰都幫不了你,一切全靠你自己。下麵這個真實的故事也許能幫助你確信這一點。
有個農夫擁有一塊幾畝的土地,靠著辛勤的勞作,日子過得很不錯。但他不知從哪裏聽說,如果在一畝土地下麵埋有鑽石的話,那隻要抓一把就可以富得難以想象。於是,農夫把自己那塊土地賣了,離家出走,四處尋找埋有鑽石的地方。他走到了遙遠的異國他鄉,但最終未能發現什麼鑽石寶地。一晃15年過去了,最後,他囊袋空空,一貧如洗。一天晚上,他來到海灘,在絕望中自殺了。
真是無巧不成書,那個買下農夫這塊地的人在散步時無意中發現一塊石頭,他拾起一看,原來是一塊鑽石。就這樣,在農夫為尋鑽石而舍棄掉的土地下麵,新主人發現了從未見過的最大的鑽石礦藏。
財富隻屬於自己去發掘的人,其實你也擁有自己的“鑽石寶藏”,它是你的潛力和優勢,它足以使你的理想變成現實。你應該盡力去挖掘自己的“鑽石寶藏”——優勢。
一天,一個喜歡冒險的男孩爬到父親養雞場附近的一座山上去,發現了一個鷹巢。他從巢裏拿了一隻鷹蛋,帶回養雞場,把鷹蛋和雞蛋混在一起,讓一隻母雞來孵。於是,孵出來的小雞群裏有了一隻小鷹。小鷹和小雞一起長大,因而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雞外還會是什麼。起初它很滿足,過著和雞一樣的生活。
但是,當它逐漸長大的時候,它內心裏就有一種奇特不安的感覺。它不時想:“我一定不隻是一隻雞!”隻是它一直沒有采取什麼行動。直到有一天,一隻了不起的老鷹翱翔在養雞場的上空時,小鷹感覺到自己的雙翼有一股奇特的新力量,感覺胸膛裏心正猛烈地跳著。它抬頭看著老鷹的時候,一種想法出現在心中:“養雞場不是我待的地方。我要飛上青天,棲息在山岩之上。”
它從來沒有飛過,但是它的內心裏有著力量和天性。它展開了雙翅,飛到一座矮山的頂上。極為興奮之下,它再飛到更高的山頂上,最後衝上了青天,到了高山的頂峰,它發現了偉大的自己。
也許有人會說:“這隻不過是個很好的寓言而已。我既不是雞,也不是隻鷹。我隻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平凡人。因此,我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能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這就是一般人不能成功的問題所在了,因為你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能夠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也就是說,在大部分時候,我們隻把自己釘在我們自我期望的範圍以內。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開發了人的無窮無盡的潛能。每一個人的內部都有相當大的潛能。愛迪生曾經說:“如果我們做出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情,我們毫無疑問地會使我們自己大吃一驚。”
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無窮的潛能,而我們獨特的優勢就潛藏在我們的潛能之中。隻要我們能夠自立自強,積極地挖掘自身的潛能,發揮自己的優勢,那麼,我們就會釣到成功的“大魚”;當我們衝天一飛時,就會發現自己原來是這樣的偉大!
喚醒沉睡的優勢與潛能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陸哥·赫胥勒說得好:“編撰20世紀曆史時可以這樣寫:我們最大的悲劇不是令人恐怖的地震,不是連年戰爭,甚至不是原子彈投向日本廣島,而是千千萬萬的人生活著然後死去,卻從未意識到存在於他自身的人類從未開發的巨大潛能。”
古希臘特爾斐神廟中的碑銘上鐫刻著幾個大字——“認識自我”,偉大的思想家盧梭認為這幾個大字“比倫理學家們的一切巨著都更為重要,更為深奧”。當人類把身心投向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活動中,往往遺忘了這一古訓。
人類用極大的精力和代價研究外部世界,大到浩瀚無垠的宇宙,小到細菌、誇克、頂誇克,可是卻沒有很好地關注自身的潛能。與人類大力投入對外部世界的研究相比,人類對自身潛能實在是太漠不關心了!人的潛能開發不僅最為根本、最為重要,而且人的潛能極其巨大,哪怕是作出傑出成就的人“利用他自己的大腦潛能還不到百億分之一”。
人類擁有方方麵麵、形形色色的巨大潛能,但是這些巨大潛能都處於沉睡狀態,遠遠沒能得到開發、利用。一方麵,潛能無比巨大,另一方麵,潛能開發十分容易。
其實,隻要方法得當,可以立即見效。
有一家煉鋼廠分廠的工人總是完不成定額。該廠經理不管用好言好語鼓勵工人,還是想方設法勸告他們,甚至罵他們,用開除威脅他們,但是都沒有效。
總廠廠長斯切魏伯來了,他在白天班快要放工時問工人:“你們今天白班煉了幾爐?”
“6爐。”
他二話沒說,拿起粉筆在地板上寫了一個“6”就離開了。
夜班工人來了,看見地板上有個“6”字,就問白班的工人是什麼意思。
“今天斯切魏伯來這裏,他問我們今天煉了幾爐,我們告訴他6爐,於是他用粉筆寫了個‘6’字。”
第二天早晨,斯切魏伯再到這個煉鋼廠來了,夜班工人把“6”字擦掉了,寫了個“7”字。
白班工人看見夜班工人在地板上寫了個大“7”字,他們想趕過夜班工人的數量,就熱火朝天地大幹起來,到了交班時,他們竟寫上了個“10”。
就這樣,一班勝過一班。在極短的時間裏,這個原來生產落後的煉鋼廠比總廠的任何一個分廠的生產都要好!
就是一個小小的數字,就能夠把潛能輕而易舉地開發出來!
在體育上,人們為了挑戰體能極限,為了那0.001秒、0.001米殫精竭慮。科學發明層出不窮,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可是在人的潛能開發上,人們卻故步自封!人類何等聰明,又何等愚蠢!
我們隻不過清醒了一半,我們隻運用了身體上和精神上的一小部分資源,未開發的地方很多很多,我們有許多能力都被惡劣的習慣糟蹋掉了。
實際上,我們絕大多數人,一定有可能比現實中的自己更偉大些。偉大取決於能力,我們人人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隻要發揮出這些潛在的優勢,那麼人人都能比現在的自己偉大百倍、千倍。可悲的是,千千萬萬的人都從未認真地審視自身的潛能,從未意識到存在於自己身上的巨大潛能。
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最易成功
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隻會羨慕別人,或者模仿別人做的事,很少有人能認清自己的專長,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後鎖定目標,全力以赴,所以不能夠成大事。據調查,有28%的人正是因為找到了自己最擅長的職業,才徹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並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人自然都跨越了弱者的門檻,而邁進了成功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對口職業”,而總是別別扭扭地做著不擅長的事,因此,不能脫穎而出,更談不上成大事了。實際上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人,但他們都希望自己成為不平凡的人——成大事者,夢想成大事,才華獲得賞識,能力獲得肯定,擁有名譽、地位、財富。不過,遺憾的是,真正能做到的人,似乎總是不多。
如果你用心去觀察那些成大事的成功者,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不論聰明才智高低與否,也不論他們從事哪一種行業、擔任何種職務,他們都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從很多例子中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成就”來自他對自己擅長的工作專注和投入,隻有無怨無悔地付出努力的代價,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實。
一位知名的經濟學教授曾經引用三個經濟學原則做了貼切的比喻。他指出,正如一個國家選擇經濟發展策略一樣,每個人應該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做自己專長的事,才會勝任愉快。換句話說,當你在與別人相比時,不必羨慕別人,你自己的專長對你才是最有利的,這就是經濟學強調的“比較利益原則”,這是第一。
第二個是“機會成本原則”。一旦自己做了選擇之後,就得放棄其他的選擇,兩者之間的取舍就反映出這一工作的機會成本,於是你了解到必須全力以赴,增加對工作的認真度。
第三是“效率原則”。工作的成果不在於你工作時間有多長,而是在於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會白費,才能得到適當的報償與鼓舞。
境遇是自己開創的,成功乃是自己造就的。你不必看輕自己,你要相信你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你也許正在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有朝一日,你或許真的可以變得“很不平凡”,而成為大家羨慕的成功者。
一個人做自己擅長的事,腳踏實地是獲取成功的另一法寶。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立誌,有的人想當科學家、發明家或者大文豪,個個看起來誌向遠大,皆為成大事者之夢。年輕人難免都會“崇拜偶像”,希望找到學習的典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當科學家、發明家。培養一技之長,一步一步去累積自己的個人資源,才是邁向成大事的成功之路的要素之一。
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大事的工作方法在於:該花的心血一定要投入,該有的過程一定要經過。人生充滿變數,一個人的成敗與否,不單看他的資質,而是毅力。人應該要有夢想,否則就失去了奮鬥的目標與方向,但成大事者必須日積月累地做好準備,你可以立誌做大老板,做大文學家,但絕對不要躺在那裏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