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野外的呼喚(2 / 3)

因為通常森林的潮氣比較重,所以最好還要用竹子或者其它材料把臨時小木屋的底層結構墊高,以避免人體吸收太多濕氣,也可以同時防止被小型爬蟲類動物騷擾。

如果在森林中失去了隨身裝備,沒有辦法利用木材製作擋風牆的時候,我們可以考慮利用藤蔓植物,甚至較硬的植物枝幹相互纏繞,最後結成一堵牆,這樣的牆柔韌性擋風性都很好,比一般的擋風牆更堅固耐用。

如果連藤蔓植物和樹木都很難找到,我們還可以去尋找天然深坑,用工具整理出一個大致的形狀,在坑上蓋上一塊較厚的塑料布,用釘子固定好,隻要不遭遇暴雨天氣,也會是一個理想的庇護場所。

第二節、如何有效利用攜帶的各種工具

我們之前已經說過去野外應該配置的基本裝備,但僅僅帶上是不夠的,還必須會用,很多裝備都會在野外發揮出你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放大鏡可以拿來生火,也可以拿來幫助穿針,而你身上那件普通的T恤必要的時候撕成兩半,可以用來當做三角巾使用。本節主要是介紹一些常用裝備的具體用法,不僅僅是在野外求生中,就是日常生活中擅長利用這些工具,也會給你帶來極大的便利。

2.1.1如何使用繩子(一)

在野外繩子被使用得非常頻繁,固定帳篷、製作圍欄、設置陷阱、臨時安全繩、甚至燈芯……帶上一卷結實耐用的繩子能給你的野外曆險帶來很多幫助。

製作繩索的傳統材料很多,包括大麻纖維、劍麻纖維、椰樹纖維等,隻要是柔弱而且纖維含量高的材料撚合在一切,強度和韌度合適的材料都可以用來製作繩索。這些是比較傳統的繩索材料,也可以在野外利用自然資源自製。平時通常我們喜歡選用相對比較輕的尼龍繩,戶外店裏麵很容易買到,是綜合起來性價比比較高的一種選擇。

尼龍繩的主要優點是強度大、受力均勻、抗腐蝕、防蟲咬、防浸水,但是缺點是受熱後會很容易被軟化,而隻要經過劇烈摩擦這種繩子就會變熱變軟,一旦被水浸過或是受潮還會變滑,最糟糕的一點是它很容易被鋒利物割斷,所以選擇尼龍繩最好是去一些境況不那麼複雜的野外,最好可以根據具體的出行要求選擇使用。

一般攜帶的繩子長度最好在30米以上,直徑在一厘米以上,最好不要選哪種有繩鞘的,又被稱為科勒型的繩索,那種繩索看上去很耐用,實際上強度不夠,雖然不容易磨損,但是它的內核是纖維線直接拚接而成的,遠遠沒有普通的粗繩牢固。判斷繩子是否是科勒型隻要將其繩鞘剪開,裏麵如果不是幾股線纏繞而成,而是幾十根細纖維密密麻麻排布的就是科勒型繩索。個人在這裏推薦那種原始的三股纖維線紮成的繩索,既便宜又實用,受力性平衡。

除此之外不要小看了那些粗糙的纖維絲,注意平時一定要學會保養好你的繩子,不要因為它看上去普通又不值錢而掉以輕心。要知道當你需要使用它的時候,也許它牽著的就是你的一線生機,所以一定要保證它處於最佳狀態。基本的保養要求是不要讓它受潮,也不要將濕了的繩子用火暴烤,另外還要防止被動物和昆蟲咬損,平時盡量收起來不要散在地上小心滲入泥沙。平時收納的時候捆成圈在末端用環形結纏繞保管,到天氣比較好的時候還可以拿出來洗一洗曬幹。

但有時候我們還是會遭遇非常需要繩索,但身邊卻沒有繩索的尷尬局麵。在美國的超級英雄劇裏麵,我們經常會見到英雄們拉著藤蔓在空中蕩來蕩去。雖然有些誇張和藝術加工的成分,但是在生活中我們的確可以利用野外生態環境中的一些植物,來製作一根臨時的繩子,應付眼下的需要。

製作繩子的關鍵是尋找有韌性的植物纖維,比如蕁麻的莖、棕櫚的果皮、白樺的樹皮、雲杉的根等……雖然動物的毛發和自然藤蔓也能暫時代替繩索,但是毛發編織過程複雜繁瑣,藤蔓離開母體就會變得脆弱,而原則植物纖維編織而成的繩子有較長的使用周期,製作簡單攜帶方便,是替代繩的最佳選擇。

2.1.2如何使用繩子(二)

繩結

上一節介紹了繩子的常見用途和選用繩子、製作繩子的方法,這一節我們就主要來講講結繩的技巧。

在野外生存中,繩子最常見的作用就是用來進行固定,比如將帳篷固定在地釘上,或者是將柵欄固定在大樹之間。而在進行固定的時候,我們使用的主要技巧就是繩結。最常見的打結方式有八字結Figure-of-EightKnot和反手結OverhandKnot,八字結是將繩子相互交叉,係成一個八字狀的結點;反手結是將繩索曲成圓環,然後用活端穿過拉緊,這兩種結也經常被用來在繩尾做繩端結使用。在使用這兩種結進行固定的時候,可以將活端沿著原來的路徑從反麵繞回,在末端留下一個繩扣,後將繩扣固定在立樁上。

除了固定之外我們還經常將繩索用於連接,也就是用兩個活端進行固定,這種結比較講究技巧,否則很容易在受力的時候鬆動,一般最好選擇摩擦比較大的繩索來完成這樣的鏈接,如釣魚線、動物的經等就容易鬆脫。常見的連接結有平結Reef Knot和漁人結Fishermans Knot,平結是將繩子交叉後分別從扭成的扣中穿過,形成一個平平的連接結;漁人結在海上用得非常廣泛,是在繩子兩端分別以反手結纏繞,達到鏈接的目的。

其它常見的節還有常用於套索的稱人結Bowline,結的連接處是個活扣,可以達到越掙越緊的效果;用於拖拽重物如木頭凳的拉柴結Timber Hitch,這種結的圈可以隨意調節,方便拖動不同規模的重物;用於在垂直方向用力的三套結Lashing forS hear,這種結非常牢固,在很多場合都能發揮妙用。

其它還有很多種類繁雜的繩結,這裏隻介紹最常用的這幾種,有這方麵興趣的讀者可以專門去選購一本這方麵的圖書。

2.2.3如何使用繩子(三)捆綁

有些書裏麵把捆綁也歸納為繩結的一種,因為在野外使用繩子的捆綁技巧時,主要是起的固定和維穩作用。其實捆綁和繩結在具體操作上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一般隻要進行捆綁都會用到繩結,但是繩結卻不一定要達到捆綁的效果。

最常用的捆綁法是方形捆綁法,常用於固定相互垂直的兩根棍狀物,在製作擋風牆、木筏、船桅、甚至搭建小木屋的時候,都必須用到這項技術。要知道我們的目的雖然就是把兩根木頭綁在一起,但如果你不懂得捆綁的技巧,你就沒有辦法保證捆綁的強度、捆綁的效果保持時間、捆綁的磨損度,也就意味著你做得漂漂亮亮的擋風牆也許一周後就自動散架了。所以這才是學習捆綁的意義。

方形捆綁法使用的技巧概括來說就是繞圈,先在交叉木樁的四個方向各繞兩圈,然後沿著逆時針的方向在東西向的橫木上上下纏繞四圈,再改變方向在南北向的橫木上上下纏繞四圈,打個反手結做端點固定,再在上下橫木上纏繞一圈,打個三套結結束。

除了十字捆綁以外,我們經常還要遇到將兩根比較短的橫木,接在一起組成一根長橫木的情況,這個時候最常用到的捆綁法就是圓形捆綁法。使用這種捆綁法時要求橫木比較細長,能留出足夠的捆綁空間。具體的捆綁步驟是先將兩根橫木要連接的部分並攏,然後用繩子在一頭打一個三套結,然後往下繞幾圈,再打一個三套結,一直打到另一頭為止,在完成捆綁後最好能在橫木之間插入一個固定樁,緩解繩子本身的彈性,讓捆綁效果更牢固。

2.2.4其他工具

在野外除了繩子以外,我們最好還能夠準備一把斧頭和鋼鋸,如果你要在野外停留的時間超過7天,那你就會很快發現,沒有斧子和鋼鋸實在是太不方便了。你簡直沒有辦法去對付那些比你腰還要粗的木頭,當你需要避身所的時候,不要說去修築一個美麗的小木屋,甚至一麵足夠強壯的擋風牆也會讓你頭痛。

但是一般超市裏麵那些標準規模的斧頭和鋼鋸確實很難攜帶,比較理想的折中方法是確定了需要以後,隻帶上斧子的斧頭和一個彈性軟鋸。斧柄我們可以在野外自己弄跟木頭來做,而彈性軟鋸雖然看上去貌不驚人,使用起來卻與鋼鋸並無二致,並且非常容易攜帶。

在野外在製作斧柄的時候應該盡量選擇有一定弧度的實木,質地堅硬不要有疤結,這才能適應高強度的工作,在將斧柄削出適合的形狀放入斧子凹槽後,應該在凹槽上再釘入一個楔子,達到加固的效果。之前我們在講裝備一節的時候曾經提到過根據需要,最好能隨身攜帶一塊小磨刀石,對於斧子來說保持其鋒利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它就隻是一個壓強比較大的榔頭。所以在野外使用斧頭時要注意保養,保證其刃口的鋒利,另外注意在用銼刀打磨時要保證方向的一致性,隻往前推即可,否則會影響斧頭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