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第二季”大有可為
專欄
作者:左曉蕾
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有關中國經濟發展進入第二季,未來的故事更精彩的談話,是近期國內外各方興趣盎然的探討的問題。未來中國經濟有什麼故事,為什麼這些故事會更精彩?給人的想象空間確實不小。筆者認為,現在需要提請注意的是,不應該把“更精彩”當作一個新概念去簡單炒作,更不應該將此當作製造短期氛圍的由頭。中國經濟“第二季”與“第一季”的理念與結構很不一樣,需要培育與“第二季”的特征相適應的新的動力。
以追求“平穩”和“可持續”的增長為硬道理的新增長理念引導,才會有中國經濟“第二季”更精彩的故事。
培育新動力,首先得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依照經濟規律,適合中國經濟第一季發展特征的招商引資、政府投資、低勞工成本等增長動力已缺乏後勁。中國經濟從開始就是市場經濟製度突破釋放的增長動力推動,新的增長動力當然需要通過市場經濟體係的完善來釋放。政府職能的轉移,加強市場配置資源機製的形成,將打開第二季經濟發展新動力的最大的釋放空間。
新動力還來自更大的對外開放。加工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利用外需市場的紅利,無疑是上一輪經濟發展重要的動力。我們必須有新的舉措來推動更高層次、更大範圍的開放,以釋放新的動力。
上海自貿試驗區以“負麵清單”開始的試點就具有突破性。“負麵清單”在為外商投資“自由度”最大鬆綁的同時,也是最直接試點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通過將市場行為的主導權更多給予市場主體,使政府從過去的管理型轉變為服務型等一係列變革,“負麵清單”的實施,將完成政府角色的轉換。如果試點成功,投融資體製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經濟增長新動力也來自對內的進一步開放。回首3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動力得益於兩次較大的對內開放。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第一次,推動了農業的發展,同時也支持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動,又推動了城市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是第二次,引進外資承接全球產業轉移,鼓勵加工貿易出口,中國成了世界製造業中心。
中國經濟的第二季預示著將開始第三次對內開放。對內開放首先要釋放民營企業的潛力。筆者認為,假如對內也來一個“負麵清單”,讓民營企業享受與外資同等的待遇,相信許多行業和領域都會煥發新的增長動力。
中國經濟第二季的更精彩故事,無疑要靠創新思路來獲得。令人擔心的是,現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思路仍然停留在過去,仍然沿著粗放式老路,還在繼續招商引資,上項目大投資,高負債融資,土地財政。更讓人不安的是,各地競相申報的自貿區試點方案,很有些當年遍地開花設立經濟開發區的架勢,不考慮各自的比較優勢,不尊重經濟規律,沒搞清楚試點什麼怎麼試點,就在大上快上爭搶試點政策。
與此同時,部分企業也停留在過去的模式中,在等政策,等資金,等補貼,希望各種各樣的“微調”和變相刺激計劃。
由此可見,中國經濟升級換代至第二季,我們麵臨的困難不容低估,有太多基礎工作要做。當下最緊迫的是,對所有經濟活動的參與主體來說,需達成追求“平穩”且“可持續”增長的新增長理念的共識,在新理念主導下采取新的方式新的舉措,決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更需保持對中國經濟發展和戰略決策的高度自信和獨立判斷,不受國內外由嚴重利益導向傳遞的各種壓力的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