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楊建虎

整理完這本書稿,已經是四月了。

多年前,讀到美國詩人艾略特的《荒原》中的幾句詩,便被其深深打動——

四月是最殘忍的一個月,荒地上

長著丁香,把回憶和欲望

摻和在一起,又讓春雨

催促那些遲鈍的根芽

在我的印象中,北方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在四月的沙塵暴裏,一些花朵會漸漸開放。今年的四月,我還看到一場大風裹著冷雪欺淩剛剛複蘇的大地。而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從醫院出來,吊著一隻受傷的手在廣場上守望春天。我是在四月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我喜歡在四月眺望荒原,因為有一樹樹的丁香花開在記憶深處。四月也充滿著死亡的陰影,從妹妹幼小的生命被病魔奪去到玉樹大地震,四月,刻骨銘心地留在我生命的底版上。因此,時間、荒蕪、生命、春天、山塬、記憶、死亡、家園,這些意象常常出現在我的寫作中。我記得上大學時,我寫的第一篇散文就叫《四月印象》,還在學校舉辦的文學征文大賽中獲得一等獎,隻可惜我寫在方格稿紙上的原文已經丟失,但我卻不能忘記四月。

在四月,大地上青草抽芽,山桃花灼灼開放,淅淅瀝瀝的小雨也會來臨,春天的事情蜂擁而至。我喜歡在四月回故鄉,看犁鏵翻開僵硬的土地,聞泥土散發的新鮮氣息,吃來自山野深處芬芳的苜蓿菜。在我的故鄉,四月是一個鮮亮的時節,萬物複蘇,大地上會露出片片新綠,麥苗返青,群羊出山。當桃花杏花紅透我的夢境時,我就會牢牢記住我的四月印象。

——殘忍過後,一切都會真誠地燃燒!

從《四月印象》開始,我拉拉雜雜寫了些散文,記錄了俗世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和想法。這些文章都是隨著性子寫下的,更多的是心靈的某種需要,也是我的寫作路途上不斷成長的一種標記。它們多是一些報紙上的專欄文章,但卻滲透著我的生命體驗及對生命的基本認知。本書的最後一輯《時光的背後》更準確一點來說應該是散文詩。我曾以《時光書》為題寫過係列散文詩,試圖用詩的語言在時光的不斷流逝中歌唱和禮讚生命本身。

是啊,我原本就沒有按照被某些人標榜的散文寫作章法、尺度、價值等來約束自己的書寫,在生命的不同段落,我隻是用一顆自由的心靈和許多隨意的文字書寫自己的見聞、體驗、感受、情緒和心理,我希望聞到草木花朵的氣息,我希望看到不同事物的呈現過程,我希望悟到生命中那些難解的人生哲理。當然,早期的許多文字還顯稚嫩,但卻希望能留住那些模糊的往事、青春的囈語和心靈的訴說。

在靈魂的領地,希望我們在時光深處相遇。

在此,特別感謝寧夏新聞出版局局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寧夏雜文學會會長牛撇捺先生對本書出版的關心和支持,並在百忙之中撥冗賜序。感謝責任編輯、詩人謝瑞的辛勤勞動。感謝那些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