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語言(1 / 1)

《孤獨的春天》是孤獨者的孤獨情緒在春天時節的自然流露,孤獨的語言則是以孤獨者的形象,傳達孤獨情緒的獨特載體。

我讀曉蘇《孤獨的春天》,深深歎服作家對語言的鑄煉之功。可以說,莫高老漢這個典型形象的成功塑造,就得力於語言的成功運用。

小說開頭寫道:“莫高老漢打開眼眶的時候,一股血紅的日光正從牆腳下麵那個貓洞裏流進來。”按一般寫法就是:“莫高醒來時,太陽已從壁洞裏射進來。”這似乎比原句簡潔,簡則簡矣,但卻把原句的獨特神韻“簡”掉了。“打開眼眶”是莫高老漢這個孤獨者醒來的獨特方式,準確、形象地傳達出主人公的慵懶和孤獨情緒;“血紅的日光”,正是莫高老漢醒來時對朝陽的獨特感受,是極富個性化的,顯示出主人公與外麵世界的隔膜,其內心之孤獨於此可見。該句融寫人、繪景、敘事、抒情於一體,沒有對語言的鑄煉之功,是難以入此情境的。

再看下麵的句子:“然後沒過多久,莫高老漢就把他的身體移到了他的瓦屋之外。”不言“莫高老漢走出屋子”卻說“把他的身體移到了他的瓦屋之外”,用看似臃腫累贅實則精煉暢達之語來描寫這一行動緩慢、反應遲鈍的孤獨者,可謂恰到好處。莫高老漢像搬一座山一樣,不知用了多大力氣才把自己的身體搬到那孤獨的瓦屋之外。莫高老漢連自己的身子都幾乎支配不了,怎樣去適應春天到來之後的生活!這就自然引起讀者對主人公命運的關注。“後來,莫高老漢就摸索著在門口土場上的一條石滾上坐下了他的屁股。他的屁股極瘦小,看上去像一截曬幹的冬瓜。”讀者瀏覽到此,或許要問:屁股是他的嗎?難道他還能坐在別人的屁股不成?“屁股像曬幹的冬瓜”看來莫高老漢步履艱難,並非由於身體肥胖。春日蒞臨,萬物孕育著勃勃生機,莫高老漢的生機在哪裏呢?初讀至此,讀者會忍俊不禁,以為作者用語詼諧俏皮,但當你一笑未畢,心底卻莫明地湧起一陣酸澀的激流,同時那土場上的一條石滾,以及石滾上幹瘦的屁股便猶如一座悲壯的雕像永遠定格在你的腦海之中。類似的描寫還有:“然後莫高老漢便撅著他冬瓜似的屁股進屋裏取出了他的布鞋,然後又坐到石滾上把布鞋一隻一隻地朝他的腳上套”;“然後莫高獨自進了自己瓦屋。他輕輕地關門,關門聲像貓叫一樣輕柔”,讀後讓人一陣心悸。

《孤獨的春天》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麵,但讀後不忍釋手。似一杯略顯苦澀的茶,讓人品後餘味未盡;又如一首蒼涼淒愴的歌,令人百聽不厭。這固然與作家對生活的深刻觀察和獨特理解分不開,但若沒有對語言的獨特運用與精心鑄煉,作品將難以達到現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