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武則天的反應還真是大大出乎了薛剛的意料之外。
他的這首詩,當然是剽竊了後世的作品,不過,這個所謂的“後世”,後的並不太多。
也就是再過個兩三年吧,有個叫崔融的官員,會受武則天之命,做了此詩來讚頌張昌宗。
所謂唐詩宋詞元曲,唐朝的大詩人很多,比崔融有名的人也燦若繁星。
但那大部分人都算是崔融的後輩了,現如今,也就是所謂的“初唐四傑”比他的水平略高。
而且,詩歌的好壞可以從很多方麵評論,這四個人隻是總體上勝過他。單論及文彩方麵,崔融是“為文華美,當時無出其上”。
還有,更關鍵的是,人家真能拉下臉來去寫這種詩,你讓駱賓王來寫,他也不能答應。
所以,論誇讚張昌宗,這首詩就算是古今第一了,史載“以為絕唱”。
當然了,薛剛不是為了阿諛張六郎,自然不會把原文奉上。張昌宗的原文,總共有一百個字。薛剛掐頭去尾,隻取了其精華二十個字。
而這二十個字,他又改了四個字,與以前的意義大不相同。
關鍵在於第一句,原文是“昔偶浮丘伯”,薛剛改成了“昔似宋鮑革。”
浮丘伯是王子喬修道的老師,丁令威是王子喬成仙之後的仙人朋友。
人家原文是說,原來跟浮丘伯修道,後來跟丁令威同遊。如今從張中郎的才貌上看,您就是王子喬的轉世,隻是名字變了,其他的一切都沒有變。
薛剛一改就變成了,你長得像宋文公,行為象丁令威。根據這兩點,我判斷你的確是王子喬。
從文學水平上來看,與原文差了不止一籌。當然,由於原文的作品水平太高,即便差那麼多,這首詩仍然算是上等詩作,對得起王元寶“文可安邦”的名頭。
另外,薛剛這麼改的主要目的可不是降低文學水平,而要坑張昌宗一把。
宋鮑革就是宋文公的別稱。
此人不僅僅在中國古代上的帥哥榜上有名,史書《左傳》記載“公子鮑美而豔”,他還有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因為帥當上了國主。
宋文公的爺爺,就是曆史上那個鼎鼎大名,稱霸未成而留下一個成語“仁義之師”的宋襄公。
宋襄公的老婆襄公夫人,從輩份上說就是宋鮑革的奶奶,當然不是親奶奶。
宋襄公死後,襄公夫人見公子鮑這麼帥,春心大動,就想和這個“小孫孫”私通,宋文公當時就婉拒了。
不過,襄公夫人還不死心,為了追求他,廣撒財物,為他收買民心。又派人暗殺了宋昭公,手把手地推上了王位。
至於她下了這麼大的本錢,最後有沒有把宋文公追到手?史書就沒有記載了。
薛剛以張昌宗比宋文公,暗含的目的,就是提醒武則天,您這麼寵信張昌宗,是不是和襄公夫人寵宋文公相象?
人家可是把宋文公送上王位了,您呢?
就算您從沒這麼想過,以後張昌宗做大之後,權勢滔天,他自己又會不會對那個位置起了不該有的心思?
他這樣做,既遵了武則天的旨意讚頌了張昌宗,內中又有勸諫之意。
想來武則天冰雪聰明,一定能聽出來,而且就算聽出來,也不會怪罪。
沒想到,人家的確是想到了這個典故,不過關注點卻是完全不一樣。
“陛下容稟……”
薛剛無奈,隻是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盤托出,把暗諷變成了明諫。
最後他說道:“草民雖然不知陛下多大年紀,但看起來不過是十八九歲的樣子,這“老”之一字真雖然從何談起?實在是冤枉,還望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