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雖然心思陰毒,但是性格偏軟,被薛剛的虎目一瞪,頓時氣為之奪,囁喏著說不出話來。
“忠孝王休得放肆!”張柬之忽然站了出來,他因獻長安城有功,被封為濮陽王,此時正是立功心切。
他走出文班,橫在了薛剛和李顯之間,繼續道:“您剛才說什麼?要為母報仇?此言恐怕大大的不妥啊。”
“有何不妥?”
“誰不知道令堂是則天皇後咒殺?你要為母報仇,豈不是要把則天皇後置於死地?她可是陛下的親生之母,你如此做,置陛下於何地?”
李顯複唐,當然要對“曆史問題”做出決議。
武則天再怎麼不對,也是他的親娘。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要是武則天不是東西,他李顯又怎堪為天下主?
所以,隻是令人稱呼武則天為“則天皇後”,並沒有對她進行汙名化。
薛剛還真被問住了,他總不能說自己要殺皇帝的親娘吧?那豈是臣子所為?
張柬之趁熱打鐵道:“所以,為母報仇一說,還請忠孝王再也休提。有道是君臣無獄,這事您就當不存在吧。”
又道:“既然沒有為母報仇一事,中山王和您也就不存在什麼過節。您又何必對他不依不饒的呢?”
薛三爺當然不能吃這個啞巴虧,恨聲道:“姓張的,照你這麼說,我娘就白死了?”
要是一般人這麼問張柬之,他肯定會義正詞嚴地答道:“樊梨花為國盡忠,戰死沙場,陛下加封其為威寧王。以女子之身為王,可謂極盡哀榮,怎麼能算白死呢?”
但是,對薛剛他就不敢這麼回答了。
張柬之隻是要政治投機,在李顯麵前表現,又不是真想把薛剛得罪死了。
到時候,薛剛咽不下這口氣去,找不了武三思的麻煩,捏死他張柬之還不容易嗎?
他遲疑地看向李顯,道:“白死……總不能白死……”
李顯會意,趕緊道:“不管怎麼說,威寧王是因為朕之母親而死,朕難辭其咎,願代母受過。”
皇上他媽不能殺,皇上就更不能殺了。
李顯所謂的“代母受過”,也隻是把自己的龍袍脫下,讓薛三爺一刀斬斷罷了。
然後,秦文又站了出來,苦苦為自己的義父求情。
“你……你們……哼,罷了,罷了!”
按照封建社會的觀念來講,李顯已經做得足夠到位了,薛剛也隻能委委屈屈地答應下來。
順利解決了此事,李顯大喜,當即就加封了武三思一個“禮部侍郎”的職司。
從那以後,武三思算是重入了朝堂之內。其人不僅和李顯是表兄弟的關係,而且長袖善舞頗善鑽營,後又交好了皇後韋氏。
沒過幾天,“中山王”的封爵又回到了他的頭上。
再是一個月過去,武三思也不知從哪找了一個美女,其名“武鳳娘”,長得天資國色,傾國傾城。更兼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堪稱才貌雙絕。
武三思把她認為義女,添到了家譜之上。
太子李崇俊一見武鳳娘就驚為天人,求了李顯,把她娶過門來,立為了太子妃。
這下,武三思成為了太子的老丈人。
換言之,幾十年後,他的外孫就是大唐皇帝。
這還了得?一時之間中山王府門庭若市,論起權勢來,武三思竟不在薛剛之下。
至此以後,他見了薛三爺,再無之前的謹小慎微,屢屢挑釁。
雙方針鋒相對,很是鬥了一番。
李顯倒是不偏不倚,往往各打五十大板。
但一個是為大唐立下汗馬攻來的忠孝王,一個是未立寸功靠裙帶關係上位的中山王,這種不偏不倚的態度本身,就很有偏向了。
朝臣們對忠孝王愈發疏遠。
又是一個月過去,李顯再出軟刀子,把兩遼王薛丁山請到了朝堂之上,為尚書令。
要說為了對付薛剛,李顯也真夠下本的。
自從李世民當過尚書令又當上皇帝以來,這個官職就一直空懸,隻是讓尚書左右仆射代管尚書省事。
現在可好,為了請薛丁山出山,他把這個尊貴無比的位置拿出來了。
薛丁山今年不過五十歲,以修行人來講,正當盛年,也很有一番建功立業的心思,當即慨然應允。
這可坑苦了薛三爺,尚書令和中書令本來是平等的關係,難免有些磕磕碰碰。
隻是,他這個做兒子的還能違逆老爹的意見?
至於後來,在跟武三思的衝突中,薛丁山屢次“高風亮節”,偏幫武三思,更是讓他鬱悶地想吐血。
更惡心人的事還在後麵。
有官員上書:“父子同為朝廷重臣,恐非國家幸事。還請令忠孝王和兩遼王一人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