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黑幫頭子杜月笙曾經說過“你原是條鯉魚,修行五百年跳了龍門變成了龍了,而我原來隻是條泥鰍,先修煉一千年變成了鯉魚,然後再修行了五百年才跳過了龍門,倘若我倆一起失敗,你還是條鯉魚,而我可就變成泥鰍了!你說我做事情怎麼能不謹慎?”沒有背景的人更要加倍努力。
送給和我一樣,在陌生的大城市裏打拚奮鬥的所有人!!!
——書歸正傳——
在白家、喬家、任家都在遭受著從未有過的攻擊的時候,林家同樣不好受。
由於之前的戰鬥使得林家總部內的大部分戰士都死於非命,林浩廳、林天憐、林天妒帶領的人,都是在林家總部附近的小弟。不過好在他們的手裏有大量的火器。
和自己的父親、弟弟不同的是,林天憐有個優勢。
雙手拿著兩把衝鋒槍,林天憐掃的是不亦樂乎。火器的降臨,讓原本極度依靠勇氣的戰爭變得依靠科技,林天憐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也正是因為對麵的小弟絲毫沒有還手之力,也堅定了林天憐日後下定決心發展火器的信念。
“上子彈!”林天憐威風的站在隊伍的最前麵,身後跟著一個小弟背著二十多個彈夾,小弟聽到林天憐的話之後,很不情願的將彈夾遞了上去,林天憐將一把衝鋒槍放到小弟的手中,小弟很高興的對著前方扣動了扳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過一把槍癮。
“哢嚓、哢嚓……”子彈空膛的聲音不斷響起,讓小弟很是不爽的看了看自己的老大,“老大,讓我開一槍吧!”
“去去,小孩子一邊兒玩去兒!”林天憐雖然這麼說,但看在小弟實在是太“可憐”的份上,也大度的分給了他一個。
林天憐接過小弟遞過來的彈夾之後,右手拿著槍,左手掏彈夾,然後左手用新的彈夾猛頂槍械上的彈夾卡榫,將新的彈夾向前一擠,空彈夾自動的從前麵掉了下來,新的彈夾也隨之按照正常的順序裝上,之後,林天憐左手伸到右邊拉動槍擊,子彈上膛,漂亮的如同行雲流水一般的動作,讓眾多的小弟瞠目結舌。
單手換彈夾!
這一動作,在1994年的建國門事件後揚名海內,據說這一動作是在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由一位中國老兵發明的,其整個換彈動作不超過2至3秒,現在仍然被很多人引用的一個非常實用的戰術,不過並未廣泛推行,其對槍械,尤其是卡榫和彈夾有比較嚴重的破壞作用。
(ps:說道這裏,我不禁想到了建國門事件的主人公,田明建。雖然他在建國門以及在到建國門的路上的所作所為剝奪了無辜的生命,觸犯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線,但是,我對他更多的是同情。本來很優秀的一個軍官,卻因為某些事情(不提,自己有興趣可以查)鋌而走險,實在是讓人惋惜。
現在又想到了衡水二中吵得十分火熱的安裝鐵欄杆防止學生跳樓。大量的人開始指責衡水教育的問題,我可以明確的告訴那些道貌凜然的混蛋們:你們可是出身高貴,享受著帝都或者是一線大城市的戶口和良好的待遇,可是我們呢,我們不用這種方式去拚了命的提高自己的成績,還有什麼途徑來步入大城市、步入上層社會呢?說我們不合理的人,是不是害怕我們會搶了你們的飯碗,搶了你們的資源呢?形勢所逼,如果我有帝都的戶口,打死我我也不會去衡水那些中學受罪,但我沒有!那些罵我們底層人民的人,有沒有膽量將衡水周圍最大的兩個城市拉到一個省份內去高考呢?)
不是所有的人,都天生會幹一件事情,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所有的實體。被逼無奈的人,通常會爆發出令人難以想象的力量和勇氣。
在林天憐對麵的人,毫無防守和躲避的向著林天憐這一夥人開始衝鋒。無奈的結果,卻仍然是死亡。林天憐扣動扳機的手開始發疼,可是還是很有壓力。
麵對著不要命的敵人,林天憐有意識的等到彈夾內還剩最後三至四發子彈的時候就開始換彈夾,直接省略了上膛這個動作。
令人咋舌的火力持續性,讓很多人開始模仿林天憐的動作,不過很多人由於動作的剛猛導致自己的卡榫卡銷脫落,這也是單手換彈夾的缺點。
冰毒等人跟在林天憐的身邊,百無聊賴。由於他們的槍法實在是太差,用槍也幫不上忙,大麻終於找到了一個好的活——運送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