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慕尼黑的學校生活2(1 / 2)

在以後的歲月裏,他一直記得,在慕尼黑的眾多老師當中,隻有一位是他的朋友。這位老師名叫路易斯,他給這位小男孩講授席勒、歌德及莎士比亞的作品。對阿爾伯特來說,詩歌就像音樂一樣美好,他也非常喜歡莎士比亞的劇本。許多德國人堅持說,莎士比亞的作品受席勒的影響很大。他永遠記得,當他初讀歌德的長詩《赫爾曼與竇綠苔》時,他的內心非常激動。

就在這時,阿爾伯特又結識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引導他進入另一個迷人的世界。

遵照古老的猶太習俗,赫爾曼先生每周都會邀請一些貧苦的學生到家中用餐。每周四到赫爾曼先生家中吃晚餐的是一位俄國籍的猶太人,他是慕尼黑大學的醫科學生,名叫馬克思·塔爾穆德。塔爾穆德試圖開導這個羞怯的小男孩,因為阿爾伯特在學校的成績使得望子成龍的父母非常擔心。

“原來你討厭語言科目。”塔爾穆德有天晚上對阿爾伯特說,“不錯,拉丁文是很枯燥,但我卻必須靠它來學醫。也許,你對科學有興趣。”

“沒錯,可是我不喜歡他們那種教授方式!”阿爾伯特不高興地回答說。

“你是否讀過艾倫·伯恩斯坦所寫的有關自然科學的那些小書?”塔爾穆德問道,“沒有?行,下周我來的時候,給你帶幾本來。”

第二個星期四的晚上,當這個醫科學生專心用餐時,阿爾伯特卻一直盯著放在他盤子旁邊的那些小書,那些書裏敘述著各種自然知識,如植物和動物、星星和隕石、地震和氣象等。阿爾伯特很驚訝地發現,這位作者雖然描述了這麼多的自然事實,但敘述得很有條理。

“親愛的阿爾伯特,在餐桌上看書是不禮貌的。”他的母親提醒說,她轉過頭,微笑地望著她的丈夫說:“他這個樣子真像幾年前,你把小羅盤拿給他看一樣。”

“我記得他當時一直纏著問我羅盤的原理呢,”雅各布叔叔笑著說,“但是,我並不是一個好的科學老師。”

“您比我們學校裏的任何老師講得都清楚。”阿爾伯特很感激地說,“開始學習代數時,我整個都糊塗了。雅各布叔叔在一分鍾內就把一切解釋清楚了。雅各布叔叔說:‘這不像是念書,更像是打獵。我們可以把x當做是一頭獵物,我們努力尋找,直到把它抓到為止。’經過雅各布叔叔這麼一說,我立刻就明白了。”

“他的同班同學開始學幾何時,”雅各布對客人們炫耀說,“阿爾伯特已經把幾何課本從頭到尾念完了。”

“幾何很有趣,因為它可以證明所有的定理。”阿爾伯特喃喃說道,“我喜歡證明各種事情。”

“你真像一位數學家!”他的叔叔說道。

“我早就說過,隻要是他感興趣的,他就能學得很好。”赫爾曼夫人似乎很高興有機會來誇一誇她的兒子,“我也說過,他終究會懂得認真學習的,而且有一天會當上一名教授?”

“這也許比當一個失敗的人好得多。”赫爾曼·愛因斯坦深有同感。

赫爾曼先生的話道出了他心中的苦楚,他的工廠經營得並不好。雖然瑪雅還隻是個小孩子,但做父親的卻已經開始擔心,等到她將來出嫁時,他要到哪兒去張羅她的嫁妝呢?還有,阿爾伯特雖然在數學上很有天分,但像他這種學生,等到將來畢業後,教授是不會給他安排一份好工作的。等到這孩子長大到可以自立的年齡時,他要靠什麼生活呢?

阿爾伯特並不知道父親的生意遭遇困境,他在很短的時間裏就讀完了二十多本伯恩斯坦的著作。他知道最好別跟學校老師討論這些書的內容。不過,雅各布叔叔和塔爾穆德則是很好的聽眾。

“當然,在化學和生物方麵我可以指導你,”塔爾穆德說,“但是,我希望在數學方麵我能跟你一樣有天分。每次你解出我們都不會的問題時,我就覺得自己很笨。畢竟,我比你大了十一歲,而且還是個大學生。”

這個十四歲的小男孩高興得羞紅了臉,像這樣的讚美是多麼的寶貴!因為在學校裏,從來沒有人稱讚過他。“這些都很簡單。”阿爾伯特說,“幾何與微積分的一切都設計得相當漂亮,就像是貝多芬的《小夜曲》。”

大約一年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種舒適而有序的生活終告結束。赫爾曼先生必須關閉工廠,舉家遷往意大利米蘭。他希望當地的親戚能幫助他東山再起。阿爾伯特不能跟著家人去意大利,他必須留在學校拿到畢業證,才能進入大學就讀。這個男孩不想像父親那樣在生意場裏奔波。他的父親也認為阿爾伯特沒有經商天分,在其他行業中,他也許還有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