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希望當一名好老師,而不是一名教官。當上老師,他就可以避免在他一向害怕及痛恨的商業世界中掙紮及競爭。當一名老師,他就會有多餘的時間做更進一步的物理學研究。他知道,當他寫信告訴母親說,她那位經常惹麻煩且愚笨的阿爾伯特最後終於成為一名教授時,她一定會十分驕傲。
但是,在他成為一名老師的路途卻充滿了阻礙,最初他希望在理工學院當一名教授的助手。他的許多位老師都稱讚過他的實驗工作,有幾位教授甚至答應替他在學校裏找個工作,因為他在學校的成績相當優秀。不過,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畢業之後,卻沒有人能夠或願意幫助他,也許他曾經樹立了些敵人,這些人阻止他得到這份工作。
但他仍充滿了希望,心想,也許他可以在一所較小的學校展開他的教學生涯。很不幸的是,他還沒有取得瑞士國籍。雖然他信仰一種全球性的宗教,但他仍然被認為是一位猶太人。在當時,瑞士可能是世界上最開放的一個國家,但是多數瑞士學校仍然不願聘請一位既是猶太人又是外國人的生手。
一年後,阿爾伯特受聘擔任溫特圖爾一所工技學校的老師,任期隻有一學期,許多學生的年齡都比他這位當老師的大。阿爾伯特敏感地覺察到他們的不服,因此有點尷尬,也有點悶悶不樂。但當他在溫特圖爾的任期結束時,卻已贏得了最淘氣的學生的尊敬。
終於取得了瑞士國籍,他可以申請擔任公務員了。他大學時代的一位朋友將他介紹給伯爾尼地方的專利局局長。阿爾伯特在這方麵雖然毫無經驗,但經過一次漫長而嚴格的考試之後,他終於在專利局獲得了一份工作。這是愛因斯坦一生中第一次獲得穩定而高薪的工作。
他覺得,一年3500法郎的薪水應該可以結婚了。於是他選擇了老同學米列娃做自己的太太,因為她一向了解他的夢想。
米列娃在大學時候曾是一個不拘小節、在精神上完全支持愛因斯坦的女生,但是在結婚以後,她發現自己越來越不能容忍她的丈夫了。麵對這個選錯行業又整日裏滿腹牢騷的夢想家丈夫,她也發現自己很難做一個溫柔體貼的妻子。而且在與柴米油鹽打交道的日子裏,她也已經對所有的科學問題失去了興趣。
“我知道你在專利局的工作很悶,”有一天她對愛因斯坦說,“但至少你仍在使用你的頭腦,偶爾你還可以抽點時間稍微看些科學書籍,或者寫點什麼,你仍然在學習和成長中。但是我呢,我所接受的教育對我有什麼用?我現在整天忙著縫衣服、煮飯以及刷刷洗洗,到了晚上已經累得疲憊不堪,甚至連打開一本科學雜誌的力氣也沒有。”
不久之後,她的兩個兒子——漢斯和愛德華相繼出生,這位曾經野心勃勃、現在卻成天被瑣事糾纏的年輕婦人更加難以成為她丈夫的智慧伴侶,他們兩人開始疏遠。米列娃雖然深愛著她的孩子,但一想到她為他們犧牲了前途,心裏就覺得無限苦楚。丈夫總是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而自主的人,實際上卻仍像個小孩子一樣需要照顧,可是,米列娃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情緒去照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