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物質也可以轉變成能量。愛因斯坦實際上已能算出隱藏在任何一塊物質中的能量。他那個著名的公式,也是我們在書中唯一要提到的一項公式,是這樣的:E=mc2。

分開來解釋,它的意義如下:

E表示能量(每種物質的質粒中的能量);

m表示質量(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

c表示光速;

2表示數字自乘一次平方(例如,5的平方等於25)。

因此,E=mc2的整個意思就是說,每個物質中的能量,等於物質的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光速是每秒十八萬六千三百裏,把這個數字自乘一次,就可以知道從一小塊物質中可以獲得何等驚人的能量數字了。僅僅是一千克的物質,如果能將它轉變成能量,則其能量大約相當於兩千五百萬千瓦的電力。

科學家們把這項驚人的公式應用在令人震驚的兩項發展上。

第一,這個公式解釋了太陽的秘密。太陽為什麼能夠連續幾十億年發出光與熱,而不會像一塊炭那樣燒成一團灰。科學家們以愛因斯坦的理論為研究依據,把這項公式應用在太陽內部的原子上。這些原子存在於幾百萬度的高溫中,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原子不斷地將它們的物質轉變成能量。

愛因斯坦的第二項研究結果震驚了全世界,而那時距離他在瑞士發表第一篇有關相對論的論文,已經有四十年之久了。科學家們更進一步地研究原子能的其他功用,他們學會了如何把鈾原子轉變成能量。他們製造了原子彈,在廣島上空引爆。

重返柏林

在相對論論文發表之後,愛因斯坦博士繼續在伯爾尼的專利局工作。過了一段時間,指導愛因斯坦取得博士學位的蘇黎世大學教授克萊納堅持說,這位年輕人應該放棄他在專利局的那些毫無意義的工作。克萊納教授宣稱,愛因斯坦所發表的論文當然可以使他在大學裏獲得一份教職。

但是,按當時的規定,愛因斯坦必須先要當一段時間沒有薪水的“編外講師”,才能被聘為教授。編外講師的薪水則來自於來聽課的學生所付的聽課費。由於聽課是自願的,而聽課學生人數的多寡也就取決於講師的名氣。大學部隻有極少數的學生聽說過愛因斯坦,所以最初經常前去聽愛因斯坦講課的隻有兩個人,而且這兩個人都是他的老朋友。愛因斯坦對講課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他隻是把講課當做一項展覽。他經常說,講課就像是“在馬戲團裏表演”。有一天,克萊納教授前去聽課,也許愛因斯坦在他的老師麵前感到有點不自在,也許湊巧他在當天並沒有準備充分。克萊納教授嚴厲地對他說,他的課講得並不好,他懷疑是否應該繼續推薦愛因斯坦擔任物理係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