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永別祖國1(1 / 2)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德國過完了夏天,秋天時他又再度訪問加州理工學院。1932年春天,愛因斯坦回到德國,獲悉最新的選舉消息後,不禁大吃一驚,德國共和國的新總統是年老的興登堡將軍。德國大眾因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勝利而崇拜他,但崇尚民主政治的德國人卻感到不安。興登堡總統和他的同黨痛恨共和,德國人民擔心這位老總統會加強軍備,奪走人民的自由。

這時已是秋天,愛因斯坦準備遵守諾言,再次前往帕薩迪納過冬。在卡普斯,一向是模範主婦的愛因斯坦夫人把那間漂亮的小屋子打掃幹淨,她還得把所有的東西收拾好,然後才鎖門離開。她忙著穿梭於每一個房間,重新排列她的碗盤,然後把高大的碗櫥鎖上,把她並不想帶到美國去的衣服收拾起來。在這個時間裏,她的丈夫或是到湖上去駕遊艇,或是在書房裏坐上幾小時,雙眼凝視著窗外的大樹。最後的時刻終於來到,艾爾莎關閉最後一扇窗子,拔出大門的鑰匙。他們夫婦相偕走下小山,走向村子。

突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轉過身子,站在那兒望著那棟他曾經度過許多愉快歲月的房子,他的臉色沉重。

“怎麼了,阿爾伯特?”艾爾莎·愛因斯坦有點兒著急,“如果不快一點,就要趕不上到城裏的火車了。”

“現在應該是我們向這幢房子道別的時候了!”愛因斯坦博士回答說,“我希望你好好看它一眼。”

“為什麼?”她有點困惑。

“我有種感覺,好像永遠也看不到它了!”愛因斯坦回答。

他們走向車站的路上,艾爾莎·愛因斯坦在心裏嘀咕,我除了不了解“相對論”之外,有時候,我還真有點不了解我的先生呢!

但到了當年年底,艾爾莎終於明白了,丈夫的憂慮並非毫無根據。1932年,消息傳到美國,興登堡總統已任命希特勒擔任德國總理。這時候,深愛祖國的艾爾莎也不得不同意她丈夫的決定:最好不要回德國了。

對於這個曾經為祖國帶來無比榮耀的大科學家來說,德國已經不能給予他安全了。在希特勒眼中,愛因斯坦犯了幾項不可原諒的罪行:他是位著名的和平主義者、國際主義者,更是一位猶太人。

希特勒總理曾對群眾大聲咆哮,說是其他各國曾在凡爾賽締結聯盟,企圖使德國永遠不能抬頭,任何一位企圖和這些國家和平相處的德國人都是叛徒!

希特勒的著作《我的奮鬥》已成為納粹黨的“聖經”,他在書中對德國猶太人作出了最嚴厲的指責。他宣稱,在和平主義者及共產黨的協助下,猶太人使德國在一戰中失敗。雖然猶太人在德國總人口中還不到十分之一,但希特勒卻指責他們控製所有的工商企業,造成德國人的失業與痛苦。他宣稱,不管這些猶太人或他們的祖先已經在德國居住多久,他們都不能被視為德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