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自由的研究者2(1 / 1)

“我所能說的,都已經寫在書上了。”愛因斯坦回答得很幹脆,然後隨即掛了電話。

為了了解愛因斯坦的思想,這位記者是否會花費時間去閱讀《物理學的演化》這本書尚不得而知。但的確是有很多人爭相購買,使得這本書真正成為一本暢銷書。英菲爾德很驚訝地發現,一個星期之後,這本書的銷量更大,甚至超越了當時非常暢銷的卡耐基著作《如何結交朋友及影響他人》。

愛因斯坦仍然不發表評論。他對這本書已沒有興趣,就像他以前曾經出版過十本書,但很快就把它們忘掉了。

他的一位助理,班尼斯·霍夫曼向我們描述愛因斯坦和他的工作人員討論某個問題的情形:愛因斯坦教授總是靠在椅子上說:“我們一定要想一想。”他把自己的頭發纏在手指上,沉思一會兒,然後就會想出答案來。不過,有時候要花上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

就像在柏林一樣,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的家很快就成為音樂和閑談的中心。這位滿頭銀發、滿麵笑容的博士也成為最受附近孩子們歡迎的人。他們都很喜歡說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歡度第一個聖誕夜的情景。

在聖誕夜裏,一群孩子前去按門鈴,當愛因斯坦出現在前廊時,他們就開始唱起聖歌來。愛因斯坦很專心地聽著,在演唱完畢後,有位小男孩要求他給他們一樣禮物,他卻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什麼樣的禮物?”愛因斯坦問道。

“哦,人們通常會給我們幾毛錢。”

“等一下。”愛因斯坦博士說。

這些孩子認為他是要到屋裏去拿錢。幾分鍾後他再度出現在他們麵前,穿著皮上衣,戴著一頂小帽,手裏拿著他的小提琴。

“我跟你們一起去,你們唱歌我拉小提琴。”愛因斯坦說,“但你們可一定得分給我一點錢。”

到達美國後,愛因斯坦一家人找到了一處寧靜的避暑勝地,在這裏愛因斯坦可以再度享受駕艇出遊的樂趣。當時曾流傳一個故事,有一次愛因斯坦把遊艇開上了沙岸,後來被一位劃船的小男孩發現了。

“怎麼了,先生?”他叫道。

“現在的水太淺,必須等到漲潮後才能離開。”愛因斯坦回答。

“要不要我去找艘大一點的船來把你拉出來?要等四小時之後才會漲潮呢。”

“不必了,謝謝你。”

“但是,這四小時你怎麼辦呢,先生?”

愛因斯坦博士看著這位好奇的小男孩說:“我會很愉快的,我可以坐在這兒思考一些問題。”

愛因斯坦教授在普林斯頓安頓下來的同時,艾爾莎·愛因斯坦夫人則盡量使他們在米歇爾街的房子像他們的柏林老公寓那般舒適。熟悉的家具和照片使她不致覺得太寂寞。她知道這次已不再隻是短暫訪問這個友善而陌生的國家了。已屆中年的她,發現自己很難適應新的環境,她經常想家,想念她從小熟悉的德國景色和人。她想不通,丈夫怎麼那麼快就能適應美國的生活!

這時又傳來她的女兒伊麗莎在巴黎去世的不幸消息。在千裏之外的異國得到這種消息,怎能不叫她這個做母親的感到悲痛呢?幸好她的小女兒瑪戈爾也搬到普林斯頓來了,使她稍感慰藉。

跟著他們一家搬到美國的,還有愛因斯坦博士的秘書海倫·杜卡斯小姐。她現在必須回複一些以前未曾見過的信件,像是:“能否借助您的影響力來說服柏林的美國領事?我的家人和我都得不到簽證,而等待簽證的人又那麼多。如果我們不趕快離開德國,可能就走不了了。”有位學生要求協助他進入美國大學,一位逃出德國但滯留在西班牙的猶太科學家請求愛因斯坦推薦他擔任美國的一個研究職位,多麼卑賤的研究工作都可以。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向樂於幫助不幸的人。現在他比以往更熱心地向這些陷於絕境的難民伸出援手。曾經有一次,有人問他,為什麼他同時推薦四個人去擔任美國同一家醫院的X光醫師?

“我推薦四個人去擔任同一個職位,”愛因斯坦承認說,“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理由,而且我也闡述了這些理由。相信醫院方麵會視其所長擇優錄用的。事實上,他們是這麼做的。”對於這件事,他似乎覺得很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