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下”是“從嚴治黨”的一大進步
本刊關注
作者:《東方瞭望周刊》評論員
七一前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的若幹規定(試行)》。尤其引人關注的是,《規定》對幹部“能下”的問題進行了明確表述:“對政治上不守規矩、廉潔上不幹淨、工作上不作為不擔當或能力不夠、作風上不實在的領導幹部,要堅決進行組織調整。”輿論認為,這是黨優化隊伍結構、激發隊伍活力、提高隊伍質量的重要舉措。
黨曆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始終把選人用人作為關係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長期以來,在領導幹部的選拔任用工作上,已形成了一整套嚴格的製度和嚴密的流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又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先後出台了若幹針對性的文件和規定,進一步優化了選人用人的製度安排。
但也應該看到,有些幹部走上領導崗位後,安於、樂於當太平官、老爺官、懶散官,自我要求與組織要求完全背離。在一些地方和部門,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現象:不求上進,也可穩坐釣魚台;無所作為,甚至輕微有違紀行為,其職務待遇也不會降低。如任其發展,便會影響整個幹部隊伍的風氣,侵蝕幹部隊伍的肌體,甚至導致幹部隊伍淤塞擁堵,由此形成高危的人事“堰塞湖”。這些現象的存在,凸顯出在組織(人事)工作中,進行“能下”的製度安排,具有現實的緊迫性。
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幹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此次新規的出台,再次傳遞出明確的政治導向。
一是體現出“從嚴治吏”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此次政治局通過的新規定,向全體黨員幹部釋放明確信號:“降級”和“退格”機製將形成常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可以休矣。這一變化無疑將影響全黨和全社會的預期,既可激活黨員幹部隊伍中的存量活力,進而也會對入口處形成負壓,吸引真抓實幹者,排斥渾水摸魚者,在開端處便先行一步,大浪淘沙。
二是體現出“從嚴治吏”必須貫穿全過程。這樣的“從嚴治吏”,既體現在發現人才、選拔人才的入口關,也體現於領導幹部“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清清白白為官”的實踐中。要把從嚴管理幹部貫徹落實到幹部隊伍建設全過程,堅持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讓每一個幹部都深刻懂得,當幹部就必須付出更多辛勞、接受更嚴格的約束。
三是體現出“從嚴治吏”越來越走向製度化、係統化。中央強調,要緊密結合幹部工作實際,認真總結,深入研究,不斷改進,努力形成係統完備、科學規範、有效管用、簡便易行的製度機製。此次新規的出台,正是著眼於形成入口嚴、出口暢,既能上、也能下的順暢流通的製度體係,真正做到既能過濾掉動機不純的外來“雜質”,也能排放出缺乏活力的“沉澱層”。
(摘自《東方瞭望周刊》)